《我不任性》教学反思.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不任性》教学反思 一、活动背景 我班的学生思维较活跃,表现欲望较强,且活泼、好动、爱玩,控制 能力差。任性这一问题在我班孩子中是普遍存在的,孩子不听话,经常和 大人“闹独立”,总是希望摆脱大人的约束,有时还会发生学生与老师、 父母作对的事。当父母提出某种要求时,孩子往往会说“我不”或“不要 你管”,如果大人加以干涉,孩子就容易变得非常暴躁。主要表现:(1) 天气凉又不穿衣服;到规定时间不睡觉;挑食等。(2)在购物上,如攀比、好胜心强,看到新款的玩具、文具就想买等。(3)在玩乐上,不能理解父母,如父母答应的事情突然遇到偶发事情不能实现其愿望就又哭又闹,对 父母老师不允许的危险(不适合)的游戏偏要去玩。(4)与人相处上以自我为中心,不愿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物品,遇到矛盾总是互相推诿责任。 二、孩子任性形成的原因 1、孩子的任性行为在一定条件下,是父母对孩子过分宽容的娇纵的结果, 常常是在父母的宽容、娇纵下慢慢形成。而爱不适度和放松教育,无节制地满足孩子吃、穿、玩的要求下,无一定的生活常规和行为准则,则是孩子产生任性的温床。 2、由于孩子自制力差,情绪不稳定,易冲动,思维带有片面性与刻板性。有的父母用训斥、打骂等粗暴方法压制孩子的正当需要和意见或对待孩子的缺点,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以执拗来抗粗暴,发泄不满,更助长了孩子任性行为。 3、孩子不听话,父母的要求和愿望难以实现,有的父母感到无奈,于是对孩子放任自流,久而久之导致任性的形成。 三、教学反思 1、活动重视学生的生活。 新课程提出《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 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课程。它把生活性定位与“为了 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和发展生活。” 大量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贴近,学生自觉接 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就越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 师应该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进 行教学。在这节课中力争从学生的当即真实的生活——如教学中,我请同 学们看完小品《爱耍脾气的贝贝》,为了引导儿童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 习中,体验任性的危害,教学中在围绕“像贝贝这样的行为你们见过吗?” 话音刚落,很多学生纷纷举手,想发表自己的看法。这说明了把生活现象 引入课堂,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生活中 验证任性带来的危害。这样的教学,有效地利用了生活资源,在课堂中营 造了浓厚的生活氛围,把课堂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 情,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2、注重在生活中发展。 课标指出:要儿童审视反思自己的生活行为习惯。这这节课中我也力 求体现这一点。比如在看“照哈哈镜”后都设计了“学生交流”这一环节, 在这两个环节中都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自己的行为谈,而且十 分重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谈。学生在谈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审视了自己的行为,指导了自己的行为。 3、学生做生活的主人。 新课程呼唤:学生全体参与,全程参与。使原来的教学表演舞台重构 成学生活动的舞台,让学生做生活的主人。在《我不任性》也充分体现了 这一点。 4、教师结合生活反思。当然,本节课也有不少值得反思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的经验,进行动态预设。 《品德与生活》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和动态性,使得教学过程具有了不确定性。教师不可能完全设计好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细节,但教师课前可 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针对学情——即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在新课程提 供的充足空间中,占有教育资源,进行动态预设,这样可以扩大教学生成。例如:为了引导儿童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体验任性的危害,教学 中在围绕“像贝贝这样的行为你们见过吗?”这一指向全体学生的话题下, 教师更多考虑的是学生已有经验,如话题抛出后,学生可能会从哪些方面 去说,教师如何针对学生已有经验进行评价提升等,我认为教学预设十分 必要,只有这样的预设,课堂教学才能游刃有余,才能真的以学生为主体,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其次,没有抓住课堂生成的亮点。 第三、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作用的一种有效方 法。它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如在教学过程中,让四人小组展开 讨论、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同时,学生思维积极,思路开阔,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我不任性》教学反思 一、活动背景 我班的学生思维较活跃,表现欲望较强,且活泼、好动、爱玩,控制 能力差。任性这一问题在我班孩子中是普遍存在的,孩子不听话,经常和 大人“闹独立”,总是希望摆脱大人的约束,有时还会发生学生与老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ao1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武汉豪锦宏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境外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100MA4F3KHG8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