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二外国语《816综合考试(法)》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pdf

北京第二外国语《816综合考试(法)》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pdf

  1. 1、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您在本站购买的阅读使用权仅限于您本人阅读使用,您不得/不能给任何第三方使用,由此造成的一切相关后果本平台保留向您追偿索赔的权利!版权所有,后果自负!
  2. 2、本文档为正版电子图书,虚拟物品付费之后概不接收任何理由退款。
本书收集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综合考试(法)”2012~2017(不含2015)年的考研真题,且所有真题均提供详细的参考答案。

2012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大学816综合考试(法)考研真题及详解Ⅰ. 法国文学(50分) 一、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共10分,每题1分) 1 《魔沼》 2 《伪币制造者》 3 《基督教真谛》 4 《波斯人信札》 5 《一个孤独者的漫步遐想》 6 《醇酒集》 7 《海滨墓园》 8 《巴马修道院》 9 《娜娜》 10 《恶之花》 【答案】 1 《魔沼》 乔治桑 2 《伪币制造者》 纪德 3 《基督教真谛》 夏多布里昂 4 《波斯人信札》 孟德斯鸠 5 《一个孤独者的漫步遐想》 卢梭 6 《醇酒集》 阿波利奈尔 7 《海滨墓园》 瓦莱里 8 《巴马修道院》 司汤达 9 《娜娜》 左拉 10 《恶之花》 波德莱尔 二、名词解释(共10分,每题5分) 1 超现实主义 【答案】 超现实主义是在法国开始的文学艺术流派,源于达达主义,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它的主要特征,是以所谓“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 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 2 存在主义 【答案】 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认为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存在主义最著名和最明确的倡议是让•保罗•萨特的格言:“存在先于本质”,即除了人的生存之外没有天经地义的道德或体外的灵魂;道德和灵魂都是人在生存中创造出来的;人没有义务遵守某个道德标准或宗教信仰,人有选择的自由;要评价一个人,要评价他的所作所为,而不是评价他是个什么人物。 三、论述题(共30分,每题15分) 1 结合《追忆逝水年华》,分析普鲁斯特小说创作的风格与特色。 【答案】 普鲁斯特以反传统、反理性的写作风格和反叛的艺术思想,对根深蒂固的规范准则和传统秩序进行了大胆的颠覆和创新。他的小说《追忆似水年华》一直被视为法国“意识流”小说里的最重要的作品,在文学创作上,他成功地表现了一种晦涩的创作材料,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前人未曾开辟的新世界。 (1)意识流通常指的是那种深入人物内心的主观描写,它任意流动,踪迹难辨,并且往往是细线条而高密度的。在描写斯万的那段辛苦而无望的爱情时,他就是大量运用这种艺术手法的。他主张让人物主观感受到的“真实”客观地、自发地再现于纸面上,反对传统小说出面介绍人物的身世籍贯、外界环境、间或挺身而出评头论足的写法,要求作者“退出小说”。 (2)在假定没有其他人倾听的情况下,一个人物把自己的所感所思毫无顾忌的直接表露出来,就是“内心独白”。这也是意识流文学最常用的技巧。其特点是在独白中完全看不到作者的行迹,纯粹是小说中人物自己的真实意识流露。这种内心独白被成为“直接内心独白”。此外,还有一种“间接内心独白”,虽然也是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但是作者不时出来指点和解释。这种内心独白所展现的意识活动通常属于较浅的层次,比较连贯和合乎逻辑,语言形式也比“直接内心独白”正常。 (3)所谓“内心分析”,是指小说中的叙事人或人物很理智地对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进行分析追索,并且是在并无旁人倾听的情况下进行的。它与“内心独白”的区别在于它以理性为指引作出合乎逻辑的有条理的推理或说明,而非任意识自然流动。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中就大量运用这种手法。 (4)蒙太奇是电影中用来表现事物多重性的一系列手法,如“多视角”、“慢镜头”、“特写镜头”、“闪回”等等。意识流小说家为了突破时空的限制,表现意识流动的多变性、复杂性,经常采用这类手法。 (5)为了加强象征性的效果,有时采用诗歌和音乐的手段。广泛运用意象比喻、乐章结构、节奏韵律、标点符号甚至离奇的拼写方式来暗示人物在某一瞬间的感受、印象、精神状态或作品寓意。 2 司汤达的《红与黑》内涵极其丰富,请你结合本书书名谈谈对这部作品的理解。 【答案】 “红”与“黑”代表着一对矛盾,即一种社会理想和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在法国当时,有一种普遍的红、白、黑“时代三元色”的说法。红色是指反对封建王朝的革命斗争力量,是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代;白色体现了波旁王朝旗帜上百合花的颜色,代表着封建政权、复辟势力,当时有张官方报纸就叫《白旗报》;黑色显然就是指的教会势力。司汤达运用红色与黑色的象征手法应该说源出于此。不过司汤达并没有简单地套用三元色的说法。他历来认为红色和黑色是一对矛盾,代表着两种政治信念、两种社会力量的尖锐斗争。封建势力和以耶稣会、修道会为代表的宗教势力是一丘之貉,它们共同构成了黑暗的统治。这就是《红与黑》这个书名所包含的社会政治内容。 《红与黑》不是一部风花雪月的爱情小说, 而是一部现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cdzs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圣才电子书(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08742623696X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