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孔孟之道.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唯其不可解於心和无所逃其身,于是便有了人伦,有了人人都应该践行的伦理规范和准则,作为最初一级的普泛道德,维系着人类的基础组织——家庭的安定。 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1)六位:“生民斯必有夫妇、父子、君臣。”(《六德》) (2)六职(天职或使命): “有率人者,有从人者;有使人者,有事人者;有教者,有受者。此六职也”。(《六德》) (3)六德:“圣智也,仁义也,忠信也” 。(《六德》) 第二十五页,共四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传统文化中有所谓“忠孝不能两全”的难题。从道德体系的角度来看,那属于人伦道德(孝)和社会道德(忠)的关系问题;各家的答案不尽相同。儒家与宗法氏族制度关系密切,所以对人伦道德情有独钟。在《六德》篇里,有一段表白其对忠孝难题的观点是“为父绝君,不为君绝父”,将人伦道德放在了压倒社会道德的地位,一点也不含糊。 第二十六页,共四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2、四行——社会道德——善 家庭结合而有社会,人伦道德之上乃有社会道德。在楚简中,社会道德谓之“善”,其《五行》篇中有关“四行”的种种论述,便是儒家(主要是思孟学派)的社会道德学说。 《五行》篇的开宗明义第一章中这样说: 第二十七页,共四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仁形於内,谓之德之行;不形於内,谓之行。义形於内,谓之德之行;不形於内,谓之行。礼形於内,谓之德之行;不形於内,谓之行。智形於内,谓之德之行;不形於内,谓之行。圣形於内,谓之德之行;不形於内,谓之德之行。 德之行五,和谓之德;四行和,谓之善。善、人道也;德、天道也。 第二十八页,共四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当我们说儒家三重道德之间有着递进关系时,必须补充一句的是,社会道德即所谓的四行或善,不仅不足以统辖人伦道德即六德,而且,在儒家看来,它也不能移用於家庭人伦之间。用孟子的话来说,这叫做“父子之间不责善”;他说: 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责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责善,贼恩之大者(《孟子·离娄上》) 。 第二十九页,共四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儒家孔孟之道 第一页,共四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一、孔孟生平 1、孔子 讳丘,字仲尼,春秋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县东南)人。殷商后裔,父叔梁纥,母颜徵在。生于周灵王20年(鲁襄公21年,以孔子纪元,此年为孔元元年。),夏历己酉年八月二十七日(西元前551年9月22日)。 第二页,共四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周敬王41年(鲁哀公16年,壬戌年,孔元七十三年)(西元前479年)孔子卒,时年虚岁七十三岁。他是春秋末期华夏民族的圣人,华夏经典“六经”的整理编订者,儒学的确立者,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第三页,共四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2、子思子 子思,姓孔名伋,孔子嫡孙,战国初年人,生卒年不详,一说生于周敬王三十七年(前483),卒于威烈王二十四年(前402),相传他受业于曾子。《史记·孔子世家》:“子思作《中庸》” 第四页,共四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3、孟子 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前372),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前289)。孟子是鲁国孟孙氏的后代。孟子幼年丧父,靠慈母仉氏含辛茹苦,抚育成长。“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的故事虽不是信史,但也不可能完全无据。曾受业子思之门人,后世称子思与孟子为“思孟学派”。 第五页,共四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当时与儒家争鸣者以墨家(兼爱)和杨朱(为我)学派的势力最大。他说:“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第六页,共四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4、荀子 名况,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战国末期赵国(在今山西安泽一带)人。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今山东临淄北)游学,任过列大夫的祭酒(学宫领袖),还到过秦国,拜见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令。公元前238年失官便定居兰陵,专门从事著述和教学,直到老死。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第七页,共四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二、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儒家提倡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中庸之道最为简明的定义是“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礼记·中庸》),简称“执两用中”。 中庸是三分法的又一认识成果。 第八页,共四十一页,2022年,

文档评论(0)

努力奋斗的小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