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第22课 古诗三首 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第22课 古诗三首 教案.docx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 精心整理 PAGE 176点典教案 PAGE 176 点典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R 版) 精品文档 可编辑的精品文档 21 古诗三首 ( 精读课文 ) 教学目标 1. 会认本课 7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能结合注释、插图等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教学课时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结合注释、插图等理解诗句的意思。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志趣。3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课时目标 会认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背诵并默写《芙蓉楼送辛渐》。(重点) 能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信念。(难点) 教具准备小学课件资源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 导入类型:谈话导入。 教师口述: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离别是常有的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送别诗《芙蓉楼 送辛渐》。( 板书 芙蓉楼送辛渐) 二相关介绍 二 1.作者介绍 王昌龄(?—约756),字少伯,唐代诗人,其诗以七绝见长,因此他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主要作品:《从军行》《出塞》《闺怨》等。 2.背景介绍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丞,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 手。“芙蓉楼”是润州(今江苏镇江)的一座城楼。“送”是送别的意思。题目的意思是:在 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三初读课文 三 听范读。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 激发其诵读兴趣。 学生初读。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芙蓉楼送辛渐》,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会读生字。 练芙(fú) 蓉(róng) 洛(luò) 练 朗读指导:注意读准翘舌音的字“蓉”,边音的字“洛”。 会写生字,并组词。 练芙(芙蕖) 蓉(芙蓉) 洛(洛阳) 壶(水壶) 练 书写指导:“芙 蓉 壶”都是上窄下宽的字,“洛”左窄右宽。“壶”由三个部件组成: 士、冖、业。 积累词语。 练寒雨:寒冷的雨。客:指辛渐。 练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北,下临长江。吴:镇江在古代属于吴地。 平明:天刚亮。 楚山:泛指长江中下游北岸的山。长江中下游北岸在古代属于楚地范围。冰心: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 四细读课文 四 1.把握诗意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意:冷雨连夜洒遍吴地的江天,天刚亮时送走好友,独自面对着楚山孤影。如果洛阳的亲友问你有关我的情况,你就告诉他们,我的心就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 2.品读释疑 品读前两句诗 ①请大家默读前两句诗,看看都写到了哪几种景物。 预设:雨、楚山等。 ②用“连”“入”两个动词写“寒雨”,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气氛?“楚山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预设:“连”“入”写出了寒雨绵绵不断和无声无息,渲染了离别的黯淡气氛。“楚山孤” 表达了作者孤单、忧愁的情感。 小结:前两句中有一对表示时间的词语:“夜”和“平明”。此题王昌龄一共写了两首诗,本课这首写的是天刚亮时在芙蓉楼送别辛渐的情景,另外一首写是前一天夜里两人在芙蓉楼里饮酒话 别时的情景。 ③窗外秋雨绵绵,芙蓉楼内二人相对而坐,饮酒道别,此情此景,给你一种什么感觉?这种情感凝聚在诗中的哪个字中? 预设:凄凉,忧愁;孤。 ④带着这种感觉,再读前两句诗。 小结:王昌龄才华横溢、不拘小节,因而遭人诋毁,被贬。他壮志未酬,在寒雨天与好友分别,心中怎能不孤单、苦闷呢?( 板书 寒雨天送别好友) 品读后两句诗 ①读一读后两句诗,说说你的感受。 预设:诗人笔锋一转,从凄冷孤寂中振作起来,表明自己的信念。 小结:诗人没有过多地抒发离愁别绪,而是托辛渐向远在洛阳的亲友表明自己的信念。 ( 板书 托友人表明信念) ②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的什么品格? 预设:最后一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以玉壶自比,表明了自己不会因为官场上的坎坷遭遇而改变自己的气节,同流合污,随波逐流的心志,表现了自己开阔的胸怀、坚强的性格和高风亮节。( 板书 胸怀开阔 高风亮节) 五诗歌主旨 五 《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时的表白,表现了诗人藐视庸俗的功名利禄,不向排挤陷害自己的恶势力屈服,永葆高洁品质的崇高气节。 六课堂小结 六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淡写送别朋友的离愁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前两句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诗人自比玉壶,表达了自己不会因为官 场的坎坷遭遇而改变自己的气节,同流合污,随波逐流的心志。全

文档评论(0)

xiaoxiao33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