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舞曲》教案(精选5篇).docx

《瑶族舞曲》教案(精选5篇).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瑶族舞曲》教案(精选5篇)   第一篇:《瑶族舞曲》教案   《瑶族舞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管弦乐曲与管弦乐队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感受音乐旋律与意境,认识什么是复三部曲式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能够听辨乐曲中的音乐主题,并能辨认其主奏乐器,感受体验不同部分的不同音乐情绪,调动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修养。   二、教学重点:   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体验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并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   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了解管弦乐队编制的基本音乐常识,能听辨其音乐主题及主奏乐器。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葫芦丝、相关音乐和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导入课题管弦乐曲《瑶族舞曲》。   (三)简介创作背景:   1951年,作曲家刘铁山到中南少数民族瑶族地区访问采风。便写成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合唱曲——《瑶族长鼓舞曲》。同时成为管弦乐《瑶族舞曲》的基础。   1955年前后,作曲家茅沅根据合唱曲《瑶族长鼓舞曲》改编为管弦乐曲《瑶族舞曲》,1956年,正式演出。管弦乐《瑶族舞曲》也成为我国早期器乐作品中的佼佼者。   (四)提问:管弦乐队由哪几个乐器组组成,每个乐器组包括哪些主要乐器?   (五)欣赏并分析乐曲:   1、欣赏全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意境,回答乐曲分为几大部分,每部分的音乐主题各用哪些乐器演奏及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播放音乐,学生欣赏,教师引导。   2、乐曲分析:   分段欣赏、分析乐曲。(师生互动)   引子:   由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用拨奏的方法,模仿瑶族长鼓敲击的舞蹈节奏。把人们引入瑶族山寨那和平幽静的意境之中,使人联想到节日晚会即将开始。   第一部分(A):   第一主题共演奏三遍,用两个不同速度、不同情绪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a+b)组成。第一遍由小提琴主奏,第二遍由木管乐器主奏,第三遍由弦乐器主奏,表现少女翩翩起舞的形象,姑娘们都纷纷加入舞列。   第二主题演奏两遍,由第一主题变化而来。用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构成(a+b+a),第一遍由大管主奏,第二遍由木管组、圆号、小号主奏,旋律粗犷而热烈,好像一群小伙子闯进姑娘们的歌舞人群。人们在舞蹈时热闹、活泼、欢快的形象。   第二部分(B):   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节奏发生变化,成为3/4拍子的舞曲。乐曲用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a+b+a)共三段。第一段由小提琴主奏,第二段由两支加弱音器的小号主奏,第三段的前两句由圆号主奏。整个旋律富有歌唱性,有时平稳有时出现欢跳节奏。好像一对青年男女边唱边舞用各种优美舞姿抒发情感的意境。   第三部分(A):   是第一部分的再现,由乐队全奏第一部分主题,好似人们又纷纷加入舞蹈行列,欢跳、旋转、歌唱,气氛非常热烈奔放,乐曲在强烈的全奏中推向高潮后结束。   3、总结乐曲的曲式结构:   复三部曲式结构——复三部曲式是三段体曲式的复杂化,其中有一段本身就是由两段体或三段体构成。   (六)小结:   《瑶族舞曲》不是一首纯粹为舞蹈伴奏的乐曲,而是借用舞蹈命名,取材于民族、民间舞蹈音乐,反映瑶族人民欢庆节日的舞蹈场面的器乐作品。   第二篇:瑶族舞曲教案   瑶族舞曲教案    教学目标:   知 识:了解我国“瑶族”风土人情,初步感受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音   乐风格特点。   技 能: 引导学生结合音乐要素(力度、速度、情绪等)听赏音乐,进一步培养其音乐感受、欣赏能力。通过课前、课堂实践活动,培养主动学习音兴趣。 思 想: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情趣,增强和培养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课 型:本课是一节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 课 时: 一课时。   难 点: 音乐旋律中变化的力度、速度、情绪与塑造音乐形象的关系。 重 点: 了解瑶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风格的主要特征。   教 法: 音乐视听欣赏与对比分析、讨论探究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 音乐导入:欣赏《爱我中华》问: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有多少个成员,你都知道哪些?听乐曲片段(瑶族舞曲)问:这么美妙的音乐来自哪个民族? 导入新课。 二 进入新课   (一) 人文介绍。瑶族风情、文化艺术铺垫(学生结合屏幕简介“盘王节”由来,介绍“长鼓舞”等极具“瑶族”特点的“瑶族文化”),教师补充。   1、 瑶寨简介(屏幕出现瑶寨风情并配以文字介绍)(盘王节和长鼓舞)   2、《瑶族舞曲》(作品背景介绍略)   (二)初听全曲,了解全貌   1、乐曲描绘的是一个什么样的

文档评论(0)

大河入海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