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恒先》或使说补论.docx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庄子恒先》或使说补论 关于古代中国的宇宙动力学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使者”和“不作为”。这两个说法常和自然、自生、自化等术语结合在一起, 很容易被遮蔽。“或使”说似乎受到稍多一些的重视, 但是自郭象以“莫为”说注《庄子》后, 大畅玄风。围绕“或使”与“莫为”两说讨论有关问题, 饶有趣味。惜乎以往的研究并不多, 本文略作讨论, 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 “莫为”、“或使” 《庄子》杂篇《则阳》记有“少知”与“大公调”的四段对话, 后两段对话是这样的: 少知曰:“四方之内, 六合之里, 万物之所生恶起?” 大公调曰:“阴阳相照、相盖、相治, 四时相代、相生、相杀, 欲恶去就于是桥起, 雌雄片合于是庸有。安危相易, 祸福相生, 缓急相争, 聚散以成。此名实之可纪, 精微之可志也。随序之相理, 桥运之相使, 穷则反, 终则始。此物之所有, 言之所尽, 知之所至, 极物而已。睹道之人, 不随其所废, 不原其所起, 此议之所止。” 少知曰:“季真之‘莫为’, 接子之‘或使’, 二家之议, 孰正于其情?孰偏于其理?” 大公调曰:“鸡鸣狗吠, 是人之所知;虽有大知, 不能以言读其所自化, 又不能以意【臆】其所将为。斯而析之, 精至于无伦, 大至于不可围。或之使, 莫之为, 未免于物, 而终以为过。或使则实, 莫为则虚。有名有实, 是物之居;无名无实, 在物之虚。可言可意, 言而愈疏。未生不可忌, 已死不可阻。死生非远也, 理不可睹。或之使, 莫之为, 疑之所假。吾观之本, 其往无穷;吾求之末, 其来无止。无穷无止, 言之无也, 与物同理;或使、莫为, 言之本也, 与物终始。道不可有, 有 (又) 不可无。道之为名, 所假而行。或使、莫为, 在物一曲, 夫胡为于大方!言而足, 则终日言而尽道;言而不足, 则终日言而尽物。道、物之极, 言、默不足以载;非言非默, 议其有极。”1 第一段对话的主题是讨论万物的起源, 第二段对话的主题是讨论使万物运动的“莫为”、“或使”二说。少知、大公调, 不过是托名人物;但是季真、接子, 则实有其人2。由此段文字反推, 不难得出季真持“莫为”之说, 接子持“或使”之说, 应当是当时学术界的著名理论。成玄英在疏中指出:“季真接子, 并齐之贤人, 俱游稷下”3, 以为二人都是稷下先生, 接子是稷下先生可以确定, 季真是不是稷下先生, 今天还难以考定4。 “莫为”与“或使”, 即是莫之为与或之使。这两种思想的争论, 略见于《管子》。《管子·白心》中说:“天或维之, 地或载之;天莫之维, 则天以坠矣;地莫之载, 则地以沉矣;夫天不坠, 地不沉, 夫或维而载之也夫。又况于人, 人有治之, 辟之若夫雷鼓之动也, 夫不能自摇 (从王念孙说改, 下同) 者, 夫或摇之。夫或者何?若然者也, 视则不见, 听则不闻, 洒乎天下满, 不见其塞。集于颜色, 知于肌肤, 责其往来, 莫知其时。薄乎其方也, 韕乎其圜也, 韕韕乎莫得其门。故口为声也, 耳为听也, 目有视也, 手有指也, 足有履也, 事物有所比也。”学界多认为《管子》书和稷下学者有关, 由上引《白心》主张“或使”来看, 或可能与接子思想有一定关系。 从《则阳》、《白心》来看, “莫为”、“或使”二说所讨论的, 应该是宇宙的生化动力的问题5。可惜季真、接子的学说没有完全保存下来, 今日难闻其详。《庄子·则阳》借大公调之口, 从“道”的视角出发, 认为“莫为”、“或使”虽然很难分别孰是孰非, 但都只是执着于物:“或使、莫为, 在物一曲, 夫胡为于大方!”然而, 可以调解“或使”与“莫为”之矛盾的“道”, 其本身又不是言语所能说清楚的。 二 云将脾雀跃而入雨,“吾遇天气,意水仙仙,社区水气自化” 对于宇宙生化动力的论说, 在《庄子》中并不止这一处。外篇《天运》说: 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于所乎?孰主张是?孰维纲是?孰居无事推而行是?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邪?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邪?云者为雨乎?雨者为云乎?孰隆施是?孰居无事淫乐而劝是?风起北方, 一东一西, 有上彷徨, 孰嘘吸是?孰居无事而披拂是?敢问何故? 巫咸祒曰:“来!吾语女:天有六极五常, 帝王顺之则治, 逆之则凶。九洛之事, 治成德备, 监临下土, 天下戴之, 此谓上皇。” 这里不知问者, 答者“巫咸祒”当也是托名。问者所谈的, 是宇宙之动力问题, 其意偏向于“或使”6。答者则说“天有六极五常, 帝王顺之则治, 逆之则凶”, 人应该顺其规律办事, 大有可以知其然而不必知其所以然之意。“五常”或释为五行, 邹衍之徒的五德终始说, 或与此理论相关。其它讲数术的阴阳、五行、八卦等用于择日、宜忌的学问, 也无不与这种学说相近。《老子》中说“反者, 道之动”, 也是谈的道的运动规律, 比“六极五常”明确一些。中国古代思想经常讲存在

文档评论(0)

182****774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