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南省衡阳市高中语文高一期末高分预测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docx

2023-2024学年湖南省衡阳市高中语文高一期末高分预测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____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第I卷) (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荀子是战国末期杰出的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与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经过仔细辨析、审慎批判和大胆扬弃而提出了崭新的荣辱思想。他首次对荣辱思想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阐述。荀子从这多变无常的社会现实出发,把荣分成两类荣,把辱分成两类辱,从而通过深一层的透视与更细腻的分析把先秦思想家对荣辱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荀子依据历史发展与复杂现实而提出荣辱有“义”“势”两类。“有义荣者,有势荣者,有义辱者,有势辱者。”(《荀子·荣辱》)那么,这种区分的依据是什么呢?“志意修,德行厚,知虑明,是荣之由中出者也,夫是之谓义荣。爵列尊,贡禄厚,形势胜,上为天子诸侯,下为卿相大夫,是荣之从外至者也,夫是之谓势荣。”(《荀子·荣辱》)一个人如果心善品端,为人宽厚,聪明远虑,由这些异于常人的自身禀赋与道德修养而获致的“荣”是“义荣”;一个人如果依靠官位显赫、俸禄丰厚与前呼后拥等外部原因而获致的“荣”,则是“势荣”。 与之相联系的是,一个人如果卑鄙放纵、行为放荡、违背社会等级秩序、贪图私利,这是由自身素质低下而招致的“辱”,是“义辱”,也就是因个人失“义”、无“义”而遭受的“辱”。一个人如果为了坚持正义而失去了地位之尊,身体备受惩罚摧残,甚至因此而失去生命,这个人所遭受到的由于外部原因或者说不公正对待而招致的“辱”是“势辱”,也即,因为外部不可抗拒的原因而陷于“辱”的境地是“势辱”。概括地说,荀子的“义”“势”之分就是出于内心“义”的力量驱使的自愿选择与外在条件和情势造成的无奈之举。例如“义荣”就是“虽穷困、冻馁,必不以邪道为贪;无置锥之地,而明于持社稷之大义”(《荀子·修身》)。 荀子在他的“荣辱各有其两端”的理论前提下,对人进行了分类。他认为“君子可以有势辱而不可以有义辱,小人可以有势荣而不可以有义荣。有势辱无害为免,有势荣无害为桀。义荣势荣,唯君子然后兼有之;义辱势辱,唯小人然后兼有之。”(《荀子·荣辱》)荀子认为,如果一个人是君子,他可以坦荡淡然地面对“势辱”,但绝不会因为失去道德操守与对道义的坚守而获致“义辱”,否则就不配称“君子”。如果一个人是小人,他可能因外部机巧或不义手段而得到“势荣”,但他不可能兼有坚守道义而得到的“义荣”,否则就不是“小人”了。一个人因被他人诬陷欺凌而遭受“势辱”,并不妨碍他成就唐尧那样的君子人格。一个人因身份地位擢升和权势扩大而获得很高的“势荣”,并不能保证他没有像夏桀那样的小人人格。当然也有一些人兼有两荣或兼有两辱,兼有“义荣”“势荣”的人一定是君子,也就是说君子由于内在自身原因因义而荣可以配享地位显赫之荣耀,而兼有“义辱”“势辱”的人则一定是小人,也就是说,一些人由于品行不端而遭到他人鄙夷的“义辱”,进而又受到“势辱”的报应,也是情理中的事。 荀子对荣辱的这种分类是有重大的思想贡献与实践价值的。一方面,它实际上正确地指出了荣辱应该具有的丰富社会内涵,指出了荣辱并不必然与传统儒家所奉行的“仁”与“不仁”、“君子”与“小人”联系在一起,“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荀子·修身》),不能简单地将“仁”与“荣”、“不仁”与“辱”混为一谈,而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细致的分析。另一方面,这种分类为他下一步具体区分君子和小人做好了理论铺垫,那些由于外在显赫荣耀而处于“君子”位置的人们未必是加强个人道德修为与拼搏努力的结果,相反,那些处于社会下层并屡遭别人羞辱而处于“小人”位置的人们可能因内心怀有正义而是真正的君子,这在社会动荡不安的春秋战国时代显然是大量存在的社会现实。 (摘编自刘歆立、陈晨、陈娱《荀子荣辱思想探幽及其当代价值开显》)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yz1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