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熙载夜宴图》人物视线与场景贯连之作用探析.docx

《韩熙载夜宴图》人物视线与场景贯连之作用探析.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韩熙载夜宴图》人物视线与场景贯连之作用探析 ? ? ◇孟莞祺 《韩熙载夜宴图》,相传为南唐宫廷画家顾闳中所绘,现留存的实物为宋代摹本,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不同于大部分叙事画颂扬或记录时事的创作意图,《韩熙载夜宴图》有着极为独特的政治目的。北宋官修的《宣和画谱·卷七》中记载:“是时,中书舍人韩熙载,以贵游世胄,多好声伎,专为夜饮,虽宾客糅杂,欢呼狂逸,不复拘制。李氏惜其才,置而不问。声传中外,颇闻其荒纵,然欲见樽俎灯烛间,觥筹交错之态度不可得,乃命闳中夜至其第,窃窥之,目识心记,图绘以上之。故世有《韩熙载夜宴图》。”从这段说明文字中,我们可知《韩熙载夜宴图》产生于一次君主安排的监视任务,其目的是探清韩熙载奢靡生活的真假。这个独特的政治意味使这幅画在历朝历代都是人们关注的对象,后世对这幅画的评价也数不胜数。但我们不可忽视的是,随着题跋与批评文章的增多,文本与图画的关系逐渐倒置。人们开始依赖现有评论,带着文本的观念看待画作,仅将画作当作文本的图解,这就是巫鸿所说的“文本之圈”。 因此,本文意图回归于图画本身,以观者的身份聚焦于创作者最根本的创作意图,即对于一场浩大、热闹且私密的夜宴场景的描绘。创作者为实现这一目的,不仅将每个人物都刻画得细致入微,还以人物视觉贯连整个手卷画面,详实地展现出韩熙载府中夜宴的全过程。今就图中对众多画面人物视线的精巧设计及其在连续场景中所起到的连贯作用来进行分析。 一、《韩熙载夜宴图》中人物视线焦点的分类及作用 (一)人物视线焦点的类别 1.单焦点式 单焦点,即画面中大部分人物的视线集中于一点,这是叙事画中极其常用的画面布局方式,有揭示主题、突出重点、衬托中心人物等作用,也是阐明场景内容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韩熙载夜宴图》中有三个场景采用了单焦点式人物视线布局,分别是第一段“琵琶独奏”(图1)、第三段“宴间小憩”(图2)与第四段“管乐合奏”(图3)。但三段画面在具体布局中又各有不同,以下将就其异同点进行分析。 图1 琵琶独奏线描图 图2 宴间小憩线描图 图3 管乐合奏线描图 以焦点人物为基准,观察其他人物的视线可知,从视线分布位置来看:“琵琶独奏”段其余所有人物视线全部分布于焦点人物右侧;“宴间小憩”段一人的视线分布于焦点人物左侧,其余均在右侧;“管乐合奏”段一人的视线分布于焦点人物右侧,其余均在左侧。从视线分布范围来看,“琵琶独奏”段与“宴间小憩”段均属于以焦点人物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而“管乐合奏”段其余人物视线总体近似于水平直线,分布于画面上部。从视线跨度来看,“琵琶独奏”段其余人物视线跨度适中,且由近到远跨越幅度较小,为层层递进式;“宴间小憩”段人物视线跨度均较短,集中于焦点人物周围,而“管乐合奏”段恰好相反,人物视线跨度均较大,甚至横贯整幅画面。 由此可见,即便采用相同的人物视线布局模式,创作者的具体安排依旧富有变化,使得画面丰富多样,毫无重复的机械之感,而关于不同安排对于叙事产生的不同作用,将在下文集中阐释。 2.双焦点式 双焦点式,即画面中有两个视线焦点,但这两个焦点也有主次与属性的区别。在《韩熙载夜宴图》中采用此构图的为第二段“六幺独舞”(图4)。其中,主要焦点为画面左侧起舞的宠姬王屋山,次要焦点为画面右侧击鼓助兴的主人公韩熙载。而深究创作者的安排与设计可以发现,这两个视线焦点一高一低,相互注视,使得画面饱满又富有波澜。 图4 六幺独舞线描图 3.无明显焦点式 无明显视线焦点的构图并不是说这张图中的人物之间没有视线互动,而是这些人物之间多为成组的短距离互动,且与其他组之间没有明显的连接。《韩熙载夜宴图》的最后一段“宾客酬应”运用了此种构图方式。画面最左侧舒雅视线朝向侍女,而侍女因羞涩掩面,看向地面。中心人物韩熙载的视线几乎平行,且高度在画面所有人物之上,并没有明显的视线落点。偏右侧的陈致雍的视线与身前的侍女相对,其身后的侍女也看向他,形成了一个局部的视线焦点;而画面最右侧侍女的视线朝向屏风外,与该场景人物无互动。虽然画面中的人物之间没有视线上的互动,但是其排列方式却十分考究。主人公韩熙载体量最大,高度最高,位于三分法构图的中心位置。以韩熙载为中心,其余人物逐渐缩小,高度降低。同时,画面中的七人可以分为四组,单人与多人组合交替排列,使得整体画面高低错落,重点突出,疏密有致。 (二)视线焦点的作用 1.制造悬念,引起观者观看兴趣 巫鸿在《重屏》一书中谈到不能将画作与画的物质载体相割裂。诚然,在探究《韩熙载夜宴图》中创作者在人物视线方面的巧思时,也应注重该画的物质载体,结合手卷画独特的观画形式来进行分析。 手卷画,画面多为窄长式的横向构图,“短则不足一米,长可达数米”。与展开后便可观看全部画面的悬挂画不同,由于观赏场地的限制,观者在观看手卷画的过程中多展开部分画面分段观看,随看随收。

文档评论(0)

资教之佳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教学资源,助力教育转型!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01010332000022
认证主体贾**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