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司志》研究现状述评.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白山司志》研究现状述评 ? ? 蓝 武,蒋盛楠 (广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1) 《白山司志》是白山土司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一部珍稀历史文献,是迄今全国最完整的土司志代表作,也是广西现今仅存的一部司所志善本。该书系清嘉庆年间由右江道思恩府白山土巡检司王言纪监修、朱锦修纂,于道光十年(1830年)付梓而成,详叙白山土巡检司自然、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等状况,内容涉及大量的少数民族风俗、土司统治状况以及明清时期王朝中央对于地方土司的态度和政策,是研究壮族土司制度乃至中国土司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历史文献,在土司资料系统中实属罕见。迄今学界对《白山司志》的关注与利用度尚属不够,对《白山司志》之专门整理与研究成果甚稀①;这种状况致使其丰富的史料内容与珍贵的史料价值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有鉴于此,笔者拟就《白山司志》研究成果现状作一全面搜集与系统梳理,以期为后学后研者提供参照和借鉴。 一 就笔者所掌握的资料来看,目前学界对《白山司志》之整理、研究与利用情况,大抵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对《白山司志》的内容进行部分征引的文章。此类文章的内容大多是研究广西乃至西南地区土司制度和少数民族历史。学者们往往根据自身选题的实际需要,对《白山司志》的内容相应地进行部分摘抄,用以验证和充实自身的观点。此类文章大抵有以下数种类型。 1.描述少数民族风俗方面的文章。尤小明的《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方文献的整理利用》②一文,即参考《白山司志》中关于酸笋制作过程之记载,“四五月采苦笋,去壳置瓦罐中,以清水浸之,久之味变酸甚,气臭甚,过者掩鼻,土人以为香,以小鱼煮之,为食中美品,其笋浸至数年者,治热病如神,土人尤为珍惜”[1],以此强调须加强对地方志书中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整理。杜晶所著《历史地理环境与壮族服饰关系浅析》③一文,即征引《白山司志》中关于白山地区壮人平日和过节时穿衣特点的描述,用以说明中原地区汉文化对边缘少数民族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和文化交流在壮人服饰中的体现。李小文在《壮族麼经布洛陀文本产生的年代及其“当代情境”》④一文中,则是引用《白山司志》中关于土人婚庆习俗、葬礼习俗的记载,用以说明汉文化对壮族上层社会和底层民众同时具有影响力,并且在这种影响下形成了新的社会风气,这种社会变迁也表现在麼经的叙述中。 2.描述广西地方文化方面的文章。滕兰花在《清代广西进士分布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⑤一文中,就引用了《白山司志》中“自司官官族外,解汉语者甚稀”[1]一语,用以说明广西土司地区文化教育的落后。王德明在《清代壮族文人、文学家族的特点及其意义》⑥一文中,则沿引《白山司志》所摘录的《广西通志》关于张绥远延师训导的记载,“郡治半属土司,淫陋相沿,未能绥化。绥远乃广建义学,延师训导,不分汉土,皆令诵习其中。由是汉土之民,咸知礼义,即仲、侬、徕、倮,亦间有读书识字者”[2],用以说明地方官员对于发展广西土司境内文化教育所作的努力。蓝武在《元明时期广西土司制度研究》⑦中则引用《白山司志》中“司地褊小,向未设汉官,亦未立庙学。其诵习诗书者,率不以进取为事。故自明迄今,仅一孝廉、一拔贡,而青衿亦属寥寥。至荐辟一途,则更无问焉”[3]。这一描述区域文化教育落后的记载,被用以证明当时广西地区文化教育发展的滞后性。 3.描述广西地方经济方面的文章。郑维宽在《清代玉米和番薯在广西传播问题新探》⑧一文中,引用《白山司志》关于白山地区种植和食用玉米情况的描述,用以论证当时玉米已经作为一种常用粮食作物被人们广泛种植和食用的事实。庞广仪在《口岸开放与近代广西乡村社会变迁》⑨一文中,则引用《白山司志》中“耕作外,无它技艺”[4]一语,用以说明广西地区口岸开放前农民所从事工种的单一性,进而说明口岸开放对广西地区农民日常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 4.描述土司统治方面的文章。卢天然在《社会动乱与清代广西基层社会研究》⑩一文中,转引《白山司志》所摘录的清朝历代统治者关于严禁地方流棍进入土司地区的诏令,用以探析当时统治者对于广西土司的政治态度。张江华在《明清广西左右江地区土司的婚姻与策略》?一文中,征引了《白山司志》中关于王氏先祖王青随狄武襄公征讨侬智高有功,授丹良堡世袭土舍这一历史记载,用以说明广西土司在其族源问题上所保持的一致性和相似性。 显而易见,上述文章皆属因写作上的需要而对《白山司志》的内容进行只言片语式地摘抄或转引,用以支撑各自的论文观点,并未对《白山司志》著述本身从内容到形式上作全面、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二)对《白山司志》的内容有所研究的文章。韦爱英在《<白山司志>壮语语料考释》?一文中,首次对《白山司志》“风俗”卷中关于白山地区方言的记载进行专门研究和集中分析,用以探讨壮族方言所代表的特殊意义,从而说明壮族语言的特殊用字规律与其

文档评论(0)

智慧I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生命在于奋斗,技术在于分享!

认证主体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