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论学》原文及译文.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孔孟论学》原文及译文赏析 《孔孟论学》阅读理解卷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数,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为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全神贯注,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全神贯注,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阅读训练 1、孔子,是(时期),著名的家、家、家,学派的首创人,他的思 想及学说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学生言 行的书。 2、《孟子》,经典之一,主要记录了孟子游说诸侯各国的言行和当 时各学派争辩的情况。孟子,时著名的家、家、家,有“”之称。 3、选文第一则,是孔子自述他进德修业的过程和认识能力提高的 阶段,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人生经验不断积累的规律,告诉我们学习能使 人。 4、选文第二则,强调了。 5、选文第三则,孔子借孔文子的谥号阐发了“文”的含义,表 明。 6、选文第四则,以“”和“”两个比喻,意在劝人。7、选编《孟 子》中的第一则,告诉人们一个相关学习的道理:学习不能(运用文中 出现的成语),必须;不能三心二意,必须集中精力,(运用文中出现 的成语)。 8、选编《孟子》中的第二则,孟子的“”的著名论断告诉我们,读 书要有精神。 参照答案 1、孔子,是春秋末期(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首创人,他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论语》, 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学生言行的书。 2、《孟子》,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录了孟子游说诸侯各国的言行 和当时各学派争辩的情况。孟子,战国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 家,有“亚圣”之称。 3、选文第一则,是孔子自述他进德修业的过程和认识能力提高的 阶段,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人生经验不断积累的规律,告诉我们学习能使 人终身受益。 4、选文第二则,强调了学习与思考必须重要密联合。 5、选文第三则,孔子借孔文子的谥号阐发了“文”的含义,表示 要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浅的人讨教。 6、选文第四则,以“为山”和“平地”两个比喻,意在劝人自强 不息。7、选编《孟子》中的第一则,告诉人们一个相关学习的道理:学 习不能一曝十寒(运用文中出现的成语),必须坚韧不拔,锲而不舍; 不能三心二意,必须集中精力,全神贯注(运用文中出现的成语)。 8、选编《孟子》中的第二则,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的著名论断告诉我们,念书要有批判思疑精神。 说明 有:通"又",整数后表零数 志:发奋。 立:自立,指立于礼,即做事合于礼。 惑:受诱惑 不惑:不受诱惑。 知:懂得。 从:跟从,顺从。 天数:指自然的规律,法例 耳顺:指听到别人说的话,用不着怎么想,就能领悟 所:所以。 欲:可以。 逾矩:超矩、法度; 逾:超。 矩:矩,法度。 罔:诱惑。 殆:危,里指神而无所得。 孔文子:国医生孔圉(yu) 何以:即“以何”。以:因。何:什么。 :称。 文:孔圉(shì)号“文”。 敏:思矫捷。 好:爱好。 耻:以??耻。 是以:因。 譬如:比方。 :堆。 :土筐。 平地:填平洼地。平:填平。 :即便,就算。 覆:倒。 :前。里指干。 往:去,里指前。 或:通“惑”,奇怪。 易:容易 生:生 暴:通“曝(pù)”,晒。 寒:使??寒冷。 如??何:??怎么,能有什么帮助。 弈:(下)棋。 :作。 数:技巧、技。 亦:也。 至:极。 通国:全国。 善:擅。 使:倘若。 :教。 以:。 (hónghú):天。 援:拿(起)。 (zhuó):系在箭上的,代箭。 弗:不。 若:及。 与:通“欤”,可“呢”“”。 非然也:自然不是的。 信:相信。 以:依赖、依赖。 至:极。 见亦罕:和王相见的次数太少。 至仁:极仁道的人,指周武王。 至不仁:极不仁道的人。此处指殷纣王。 无或:不值得奇怪。 俱:一同。 策:量词,相当于“片”。 伐:征伐。 杵∶舂米用的长木槌。 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在学习上立下理想,三十岁做事合于礼,四十岁不受诱惑,五十岁时懂得自然的法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的话,用不着怎么想,就能领悟,七十岁便跟从自己内心的想法,不超过规矩、法度。”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疑惑不解,

文档评论(0)

156****14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