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喉痧”医案83例.doc

  1. 1、本文档共2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喉痧”医案83例 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有见效快、副作用小、经济等优势。 本文提供中医治疗喉痧医案83例,以供大家参详。 1 冬温喉痧 〔病者〕程崇和,年逾弱冠,住安徽黟县业商。 〔病名〕冬温喉痧。 〔原因〕腠理不密,冬温上受,袭入肺胃。 〔症候〕咽喉上腭,白点满布,有胶粘痰,势将溃烂,饮食难下,呕吐口渴,身热便结,肌红发疹。 〔诊断〕脉象弦数,舌红苔黄燥,此冬令严寒,寒极生热,袭入肺胃,肺胃之火上冲即吐,熏咽成痰,阻碍咽喉,故肿腐疼痛焉。 盖于太阴之脉,上从肺系,足阳明之脉,上循喉咙故耳。 〔疗法〕喉痧一症,虽由肺胃之火上升,而诸经之热有以助之,故用犀角、石斛泻心胃火,牛蒡、浙贝、桔梗、万年青清肺利咽于上,山栀、元明粉推泻于下,生地、丹皮、川连清心肝,马勃,人中黄消热毒,牛黄化热痰。 每日煎药两次,外治用冰硼散和紫雪丹,频吹喉内。 〔处方〕犀角尖八分(锉末)牛蒡子一钱苦桔梗八分焦山栀二钱鲜生地二钱鲜石斛三钱浙贝母二钱万年青二片元明粉二钱粉丹皮一钱马勃一钱人中黄二钱真牛黄三分(末,冲) 〔次方〕冰硼散和紫雪丹,频吹喉内。 〔效果〕上方服两剂,喉痧见松,呕吐得止,身热已退,大便亦解。 减去犀角、牛黄、丹皮、元明粉等味,加鲜芦根五钱,金银花二钱,甘草五分,再服三剂,则安然无恙矣。 原按:夏春农日:疫喉痧,以三焦相火为发源,以肺胃二经为战场,以吸受疫疠之气为贼渠。 其症初起,咽喉即腐,或左或右,或左右全腐,其色或白或黄,或红或紫,其痛或重或轻,或不痛,遍身热如火燎,皮肤红晕如斑,苔色或白或黄,或灰黑,或枯厚,脉象或浮数,或弦数,或洪大,或沉伏,呕吐气喘,神烦昏冒,自利溲赤,口干唇红,躁乱惊惕,或恶风寒,面垢肢凉,谵言搐搦,轻者犹可救疗,重者多不逾三日而死,何也?缘手少阳三焦径,与手厥阴心包 络经,相为表里,三焦相火沸腾,直犯心包,故神糊不识人也。前贤谓温病首先犯肺,递传心包。 予谓疫喉痧三焦火炎,直犯心包,同一危疴,奈病来仓卒,咸法无稽,以致治者聚讼纷纭,或谓先治其喉,禁用寒凉,或谓首重斑 痧,当宜升托,然总难获效。 不知疫疠之气,充斥三焦,猝然而发,咽喉一腐,遍身皮肤紫赤,如斑如痧,并无颗粒可分,世所谓烂喉痧是也。 考前贤以伤寒胃热失下,合君相二火,尚为斑疹,何况疫喉痧本是君相二火为害乎?此疫喉痧之不宜升托也明矣。 且予历验之于患疫喉痧者,疫痧一回,无不皮肤甲错,可见营血亢害已极。每见投风药升散过度者,或幸不致毙,然皮肤蒸热逗留,总不易清,必须凉营清热救阴之品,日夜频进,大作汤液,直待营阴来复,而外热始清,是疫喉痧亦当以清透化毒,凉营泄热之法为正治。 不必分治喉治痧之先后也,又明矣。 此案内外方法,悉宗夏氏真传,故能特收敏效。 (《重印全国名医验案类编》) 按:前云喉痧最喜透达,廉按又云“不宜升托”何以为是?盖二者所指病程不同,初起表郁,自当透解,三焦火炎,升托助其燔燎,故不可为。 喉痧表证一除,即当转而清解养阴,故云“清透化毒,凉营泄热”之法为正治。 2 丁奶奶 十一月十四日 喉痛口臭,躁烦,泄泻,舌干。 得麻葛,汗齐颈甚微,胸脘非常不适。 是有疹子未能发出,恐是白面痧,病有危险。 葛根4.5克,淡芩3克.杏仁9克。炙草1.8克。 象贝9克,生石膏9克,橘红4.5克,川连0.9克。炒牛蒡9克,茅根6克(去心)。 二诊 十一月十五日 仍头汗,热未清,神气较好,病颇见退,是不复出疹。然脉甚躁疾,邪未出。 不发疹,恐不免延长。 舌糙甚,嗣后变化颇难逆料。 炒牛蒡9克,象川贝各9克,炒栀皮3克,茅根9克去心,炙僵蚕4.5克,杏仁9克,竹茹4.5克,枳实3克,芦根4寸去节,连翘9克,川连0.9克,炙草1.8克。 三诊 十一月十六日 疹点未发透,头汗多,热不退,痰黏甚,喉痛,颈项肿,颊车不利,此是猩红热。 脉躁疾较昨日为减是好处,肺证较昨日重是坏处,仍在危险中。 炒牛蒡9克,桑叶9克,淡芩2.4克,马勃2.4克,象川贝各9克,瓜蒌皮4.5克,竹叶15片,银花3克,杏仁9克,薄荷3克,连翘9克,炙苏子9克,秦艽4.5克,芦根4寸(去节)。 四诊 十一月十七日 痧子未出透,致项间耳下肿胀,甚痛,此等发于颐而势较重,当亟清之,溃则有大险。 炒牛蒡9克,赤芍9克,甘中黄3克,杏仁9克,炙僵蚕4.5克,川象贝各9克, 板蓝根9克,连翘9克,薄荷3克,炒黑荆防各2.1克。 另: 金黄散、金箍散各30克,菊花露、蜜糖调敷。 五诊 项间痰核下移,入缺盆,此较好,脉滑,胃佳,气急而厥,口糜,是作痈脓之候。 十一月二十日 炒荆芥2.4克,炙苏子9克,细生地9克,生石膏4.5克,川象贝各9克,归身9克,竹沥30克(冲),炙乳香1.2克。 六诊 痧毒已有溃脓之势,虚甚,亟予内托。十一月二十三日 炙芪9克,赤芍9克,杏仁9克,乳、没药各0.9克,归身9克,川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