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ocx

一村一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云南省“一村一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 ? 钱宁刚,杜建辉 (1.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云南 昆明 650032;2.云南省农业厅,云南 昆明 650224) “一村一品”是指根据一定区域的资源禀赋和特点,通过大力推进农业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发展水平高、特色优势明显的农业主导产品或特色品牌,从而大幅度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1,2]。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和云南省委、省政府及农业部有关工作部署,云南省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目标,积极探索,努力实践,“一村一品”工作卓有成效,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一、“一村一品”的涵义 “一村一品”起源于日本,是由日本大分县前知事平松守彦先生在1979年提出并倡导的一项发展农村经济的活动,其主旨是发挥地方特色,开发特色产业,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增长。“一村一品”就是一个村的居民,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开发出具有突出特色的“精品”或“拳头产品”,打入国内国际市场,建设家乡、发展经济的活动[3]。到21世纪初,人口仅120多万人的大分县经过20多年的发展培育出的特色产品多达336种,是1980年的2.3倍,其中年产值达到100万美元以上的有126种,产值达 1 000 万美元以上的有15种。大分县农户人均年收入在2004年达到2.7万美元。不仅在日本名列前茅,在世界上也位居前列[4]。随着“一村一品”运动的深入开展,“一村一品”的基本理念已逐步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所认识、接受,在韩国、马来西亚、泰国、菲利宾、蒙古、马拉维、巴拉圭等发展中国家,发展“一村一品”已成为振兴地方经济、消除贫困和城乡差距的重要措施[5,6]。 1983年8月,平松守彦先生首次受邀到我国上海访问并演讲,“一村一品”理念开始在我国被逐渐接受并在全国逐步推广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江苏、上海、安徽、陕西、江西、湖北等省已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村一品”有效带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逐步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党中央把推进“一村一品”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自2006年以来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要支持“一村一品”发展,农业部也十分重视“一村一品”的发展,将发展“一村一品”作为强村富民的重要途径,下发了《农业部关于加快发展农村“一村一品”的指导意见》(农经发〔2007〕2号)和《农业部关于推进“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的意见》(农经发〔2010〕10号),这为发展“一村一品”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随着实践的发展与创新,“一村一品”的内涵和模式不断丰富,所谓的“村”是一个区域概念,不再局限于一个自然村,可以是一个村、几个村,甚至是一个乡镇或一个县。“品”就是品牌、特色、精神和风貌,不再局限于农副产品,也包括特色旅游项目、手工业产品,以及文化产品和服务等。“一品”也并非一个村(乡、县)只限于生产一个产品,可以是一村(乡、县)两品、三品或多品[3,6,7]。 二、云南省“一村一品”发展现状及特点 云南地处西南边陲,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非常明显,优质茶叶、咖啡、鲜切花、野生菌、甘蔗、烟叶等农产品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气候,为发展“一村一品”孕育了良好自然基础。按照农业部统计要求,2009年底,云南省初步形成了45个“一村一品”专业乡镇和464个专业村,其中464个专业村涉及农户37.71万户,占全省的乡村农户数的4.07%。专业村经济总收入93.38亿元,其中主导产业总收入(产值)达56.49亿元,占专业村经济总收入的60.5%。实践证明,“一村一品”已成为云南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亮点,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一)主导产业优势突出,专业村类型丰富 近年来,随着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的深入推进,各地积极培育一批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走规模发展的路子。如普洱、版纳、临沧等地的普洱茶,文山的辣椒、三七,呈贡、通海、元谋等地的蔬菜、花卉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质量、效益与规模同步增长,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实现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带动了广大农民大幅增收。各地专业村主导产业类型日趋丰富,涵盖粮食、油料、蔗糖、烟叶、蔬菜瓜果、花卉、茶叶、水果、畜禽、水产、林业等多个产业(行业)。2009年底全省形成的专业村以蔬菜瓜果、茶叶、林业、生猪养殖、烤烟及甘蔗专业村较多,依次为65、51、50、48、39、38个。 (二)“一村一品”促进农业品牌快速发展 “一村一品”的发展有效促进了农业品牌的发展,各地充分利用特色“品(产品、品牌)”或“业(产业)”的优势,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强化农产品质量认证,引导各地主导产业向专

文档评论(0)

永兴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分享知识,共同成长!

认证主体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