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黄疸”医案100例.doc

  1. 1、本文档共2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黄疸”医案100例 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有见效快、副作用小、经济等优势。 本文提供中医治疗黄疸医案100例,以供大家参详。 1 史某,男,28岁1诊 西医病名:急性黄疸型肝炎 西医病名标准:黄疸性肝炎 主方:小陷胸汤加味 服药方式:口服 剂型:汤剂 2 吴某,女,65岁。 1998年6月5日。 主诉 目黄、尿黄伴纳差、厌油20日。 初诊 20日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纳差、厌油,继之小便黄赤、眼睛发黄,诊为黄疸型肝炎收住入院,用西药治疗10余日,未见好转。 刻下身目尿液俱黄,胸闷太息,纳呆厌油,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大便干结,舌淡红,苔黄厚腻,脉弦细。 查乙肝6项、甲肝、丙肝、丁肝、戊肝抗体均阴性,肿瘤5项均阴性,有关免疫方面指标均在正常范围,肝功能:总胆红素249.64umol/L,直接胆红素 81.15 umol/L,间接胆红素168.49 u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72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18u/L,谷氨酰转肽酶203u/L,乳酸脱氢酶402u/L,尿胆红素(++)。 此乃湿热毒邪蕴结肝胆,致使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浸渍肌肤,下渗膀胱,发为面目小便俱黄。 治拟清利肝胆湿热,健运脾胃之剂。处方: 绵茵陈40g 软柴胡10g 广郁金12g 生山栀12g 淡黄芩15g 虎杖根30g 炒白术12g 云茯苓15g 广陈皮10g 法半夏10g 炒枳壳10g 生大黄7g (后下) 水煎服,一日2次。 二诊 前予清利湿热,健运脾胃之剂治疗7日,大便日行3次,黄疸减轻,厚腻苔已化,纳谷有增,胸闷太息好转,周身瘙痒消失,舌淡红,苔薄黄微腻,脉细。 复查肝功能:总胆红素79.74 μmol/L,直接胆红素45.86 μmol/L,间接胆红素 33.88 u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76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24u/L,谷氨酰转肽酶158u/L。 药已见效,当击鼓再进。 原方去法半夏加褔泽泻10g。服法同前。 三诊 服二诊方 21剂,黄疸基本消退,纳谷尚可,大便日行2次,成形或稍溏,舌淡红,苔薄黄腻,脉细。 复查肝功能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正常,总胆红素 22.23umol/L,直接胆红素10.26 umol/L,间接胆红素11.97umol/L。 症情日见好转,按上方加制厚朴10g、紫丹参30g,生大黄减为4g,又服14剂,黄疸消退,纳、便自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病邪已去大半,法当扶正祛邪兼顾,遵见肝之病当先实脾之古训,加强健脾。 处方: 绵茵陈30g 广郁金10g 软柴胡7g 虎杖根20g 淡黄芩15g 生山栀10g 潞党参10g 炒白术12g 云茯苓15g 白花蛇舌草30g 枸杞子15g 炒枳壳8g 福泽泻15g 车前草20g 生甘草6g 水煎服,一日2次。 四诊 三诊方连服2个月,患者每月复查一次肝功能,已经全部正常,纳、便自调,夜寐亦安,舌淡红,苔薄黄腻,脉细。 再拟膏方善后调理,患者宿有冠心病亦当兼顾其中。处方: 绵茵陈300g 广郁金100g 软柴胡90g 虎杖根200g 淡黄芩150g 生黄芪300g 潞党参120g 炒白术120g 云茯苓150g 全当归120g 制首乌120g 枸杞子150g 广陈皮100g 法半夏100g 佛手柑100g 紫丹参300g 瓜蒌皮100g 制香附100g 炒枳壳80g 福泽泻150g 生甘草60g 东阿胶200g 饴糖300g 上味熬成膏滋药,每次1匙,开水冲服,一日2次。1料。 治疗结果患者系友人之母,随访2年,肝功能一直正常,健康情况尚好。 【傅按】 黄疸病因从外邪来说总以湿邪为主,湿与热合,引起湿热发黄,湿与寒合,发为寒湿发黄。 本案患者一身俱黄,黄色鲜明,舌苔黄腻而厚,证属湿热黄疸。 湿热蕴于肝胆,致肝失疏泄,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于肌肤,下渗于膀胱,发为身黄、尿黄诸症,肝气郁结,横逆犯胃,导致肝胃不和,恶心呕吐。 对黄疸的治疗,以祛湿为第一要义,再据寒热之异而温寒或清热,同时要健脾和胃。 本例系湿热黄疸,且兼呕恶便结,故用茵陈蒿汤合栀子大黄汤清热利湿,化瘀导滞,利胆退黄为主方,加黄芩以增强清热之力,虎杖和白花蛇舌草,据药理实验,有广谱抗细菌、抗病毒作用,虎杖更有利胆、降脂等作用,为治肝胆病之要药,用量达30g时有轻泻作用,助大黄以导滞消积;柴胡为肝胆病引经药,据药理实验,有抗肝炎病毒及保肝作用;党参、白术、茯苓健脾利湿,有谓“无瘀不成黄”,广郁金、生大黄活血化瘀、利胆退黄,枳壳能松弛奥狄氏括约肌,有助于利胆,黄疸退后,邪去大半,即加参、芪、六君之类以健运脾胃,乃遵见肝之病当先实脾之古训,为巩固疗效,防止瘥后复发,又用膏方善后调理,终获痊愈。 但本案在西医方面究属何种肝炎,诊断并不明确。 孔昭遐 3 杨某,女,24岁。 初诊:1980年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