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医学迎来历史.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疼痛医学迎来历史 第一页,共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2007年7月1 6日,对于中国疼痛医学事业的发展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在这一天,国家卫生部发布了“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疼痛科’诊疗科目的通知”的重要文件(卫医发[2007]227号)。文件明确指出,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卫医发[1994]第27号文附件1)中增加一级诊疗科目“疼痛科”,代码:“27”。“疼痛科”的主要业务范围为:慢性疼痛的诊断治疗。从此,我国临床医学中诞生了一个新的独立诊疗学科。 第二页,共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慢性疼痛不仅仅是一种症状,其本身就是一种疾病,包括脊柱源性疼痛、软组织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癌痛、骨关节痛、不明原因的内脏痛、糖尿病所致的周围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在我国,慢性疼痛性疾病患者约有1亿多人。疼痛带给人们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它使人产生各种不良情绪与心理障碍;导致各系统功能失调、免疫功能低下,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者可引起残疾甚至威胁生命。在1999年第9届世界疼痛会议上,国际疼痛学会提出:“慢性疼痛不单纯是一种症状,而是一种疾病。”我刊曾于2004年第13期邀请疼痛科专家探讨疼痛与疾病的关系,明确指出慢性疼痛性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一大威胁。 第三页,共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疼痛医学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诊疗技术以及中枢痛、头面痛、腰背痛、软组织痛、癌痛、盆腔痛、疼痛神经阻滞与介入技术等分支专业,疼痛科学成为临床独立学科已具有必然性。长期以来,疼痛患者散落在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麻醉科、康复科、肿瘤科等多个科室,难以从整体上把握慢性疼痛性疾病的规范化诊治,其结果往往是“小痛科科看,大痛无人管”,使众多慢性疼痛患者未得到有效治疗。没有疼痛科编制,给疼痛诊疗专业人员在工作安排、职称晋升、专业考核及继续教育等方面造成困扰,也严重影响疼痛专业学科队伍建设,成为阻碍疼痛医学发展的“瓶颈”。为此,我刊2004年第15期就疼痛诊疗的专科化、规范化问题也专门进行了探讨,指出在我国医院设置独立的疼痛诊疗学科势在必行。 第四页,共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卫生部文件明确全国二级以上医院设立“疼痛科”为一级诊疗科目,必将有力推进我国疼痛医学的规范化发展,为广大慢性疼痛疾病患者带来福祉。一直以来,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为促进我国疼痛医学的发展和疼痛学科的专科化建设做出了不懈努力,为最终建立疼痛科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五页,共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的创立和发展 慢性疼痛性疾病给患者带来的极大痛苦和治疗上的困难,引起了医学界的强烈关注。由美国外科专家波尼卡(Bonica)发起,于1973年5月成立了“国际疼痛学会(IASP)”,迄今已在69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建立了IASP的分部。上世纪80年代韩济生院士把IASP的概念引进国内,于1989年1O月在北京成立了IASP中国分会,也称中国疼痛学会(CASP),到会164人,成为奠基会员。 第六页,共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此后,我国多家医院逐渐成立疼痛门诊。一些国外学习回来的医生,在促进我国疼痛医学的发展上起了带头作用。特别是骨科、神经科和麻醉科医师中有不少专门投身于疼痛诊疗事业,成为开创我国临床疼痛医学的骨干力量。关于疼痛的基础医学研究,我国具有较好的背景,这得益于上世纪50年代末,出现了针刺麻醉(针麻)新事物,吸引不少研究者投身这一领域。CASP的成立,把临床和基础两方面医学人才集中起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疼痛医学的发展。在时任卫生部部长、中华医学会会长的陈敏章同志的关怀下,以CASP成员为基础,于1992年成立了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 第七页,共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疼痛学分会把推进疼痛临床医疗、科研和人才培养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分会于1995年创办《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对提高我国疼痛医学的医疗和科研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办好分会的年会和学术研讨会,充分展示和交流国内外疼痛医学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提出当前要解决的临床疼痛疑难问题,求得解决方案,并举办各类学习班将研讨成果加以推广;加强疼痛专业人员的培训、医学继续教育工作;组织“世界疼痛日”暨“中国镇痛周”活动,积极宣传“免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和医生的神圣职责”的宗旨,广泛开展义诊等工作,扩大疼痛医学的社会影响力;组织开展“解除疼痛西部之旅”等活动,在西部地区传播疼痛专业知识和诊疗技术;编写出版了《临床疼痛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疼痛诊疗指南》两部具有法规性质的专业著作,为疼痛学科的规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八页,共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经过多年努力,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科(骨科,麻醉科,神经内、外科等)医生对

文档评论(0)

xiao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你好,我好,大家好!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0162041000002
认证主体蓝**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