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病理解剖学基础医学概论.ppt

第三篇病理解剖学基础医学概论.ppt

  1. 1、本文档共20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基础医学概论.下;教学方法: 病原生物学(24时,多媒体教学) 医学免疫学(12学时,多媒体教学) 病理解剖学(6学时,多媒体教学) 病理生理学(6学时,多媒体教学) 考评方法: 平时成绩(课堂与课外作业30%) 课堂纪律(10%) 期末考试(60%);第三篇 病理解剖学;第一章 绪论;一、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 二、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四、病理学的发展;一、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二、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2、病理学是重要的诊断学科。 学习病理学是为了掌握疾病的本质,提高诊疗水平,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 3、病理学科是医学研究的重要场所。 ;病理诊断是疾病的最确切诊断,被誉为临床诊断的“金标准”,它决定了外科手术方式和手术范围,也为疾病的内科治疗提供决定性依据。 美国著名医生和医学史专家William Osler 称“病理学为医学之本” ;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2、活体组织检查:用钳取、切除等方法取活体组织,进行肉眼和镜下观察。石蜡包埋切片 ,HE染色 ;冰冻切片;免疫组化等。 3、细胞学检查 :细胞涂片 脱落细胞 (粘膜、分泌物、体液、穿刺物)肿瘤早期诊断。 ;(二)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组织内的化学反应;;An immunoperoxidase stain with antibody to actin demonstrates the myoepithelial cell layer around the breast acinus..;核酸原位杂交 In situ hybridization, ISH;电子显微镜技术 electron microscope;四、病理学发展史;第二章?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适应;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一、可逆性损伤;(一)细胞水肿 (cellular swelling):或称水变性(hydropic degeneration):指细胞内水分↑,导致细胞肿大。 1. 病因及发生机制:各种因素→细胞内线粒体受损,ATP↓,钠-钾泵功能↓,细胞内离子↑,水份↑,细胞水肿。见于心、肝、肾等器官。 2. 病理变化: 大体:(肾) 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色苍 白,无光泽。 镜下:细胞水肿时,主要在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出现微细红染的颗粒。加重:水变性。 3. 结果:属细胞轻度或中度损伤,可恢复发展为脂肪变性甚至坏死。;一、可逆性损伤;(二)脂肪变性(fatty change) 概念:中性脂肪(即甘油三脂)蓄积于??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称为脂肪变。 部位:常见于肝脏,心、肾等。 原因:感染,中毒,缺氧, 营养不良等;1. 肝脂肪变性 1)发生机制 正常时肝细胞内的脂质: 少部分脂肪酸通过β氧化提供能量。 大部分脂肪酸合成磷脂甘油三酯+载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血。 肝细胞脂肪变的原因: (1)脂蛋白合成障碍:不能将脂肪运输出去(磷脂胆碱缺乏)。 (2)中性脂肪合成过多:饥饿等原因,脂质大量入肝超过肝细胞氧化和合成脂蛋白的能力。 (3)脂肪酸氧化障碍:如缺氧、慢性酒精中毒等,细胞对脂肪利用率下降。 ;2)病理变化 大体:肝体积增大,淡黄色,边缘钝圆包膜紧张,切面呈油腻感。 镜下:肝细胞的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的 脂肪空泡(HE:脂滴被溶解)。 冰冻切片:苏丹IV染成橘红色,锇酸染成黑色。 脂肪变性程度分轻、中、重,重度肝脂肪变性称为脂肪肝。 3)结果:可恢复,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坏死 ;2. 心肌脂肪变性 心肌脂肪变常累及左心室的内膜下和乳头肌,脂肪变心肌呈黄色,与正常心肌的暗红色相间,形成黄红色条纹,形似虎皮斑纹,称为虎斑心。 心肌脂肪浸润:心外膜增生的脂肪组织可沿着心肌间质伸入心肌细胞间,称为心肌脂肪浸润(fatty infiltration)。 3. 肾脂肪变性 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漏出脂蛋白——肾小管(近曲小管)吸收——肾脂肪变性 ;概念: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均质红染的半透明状蛋白质蓄集。也称透明样变性 三种类型: ①结缔组织: 常见于陈旧的瘢痕组织。病变组织局部纤维细胞少,胶原纤维增粗、融合形成均匀一致的红染的玻璃样物质。。 ②细动脉壁: 常见于高血压病人的细动脉,表现为细动脉管腔狭窄,管壁增厚,红染。 ③细胞内: 多为均质红染的圆形小体,位于细胞浆内。如肾炎时,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出现红染的玻璃样小滴(回吸收的蛋白) ;一、可逆性损伤;概念:组织间质内粘多糖和蛋白质的蓄积。 肉眼:粘液胶冻状。 镜下:疏松的间质内,有多突起的星芒状细胞散在于灰蓝色粘液基质中。 ;概念:细胞或间质内有色物质的过量积聚称病理性色素沉积。 常见类型: 1)含铁血黄素(hemosiderin) 来源:红细胞崩解→释放血红蛋白→崩解→ 含铁血黄素。 形态: 棕黄色颗

文档评论(0)

beautyev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黄**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