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构造运动的特征 一、构造运动的概念 构造运动——指由地球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 构造变动——指由构造运动引起岩石的永久性变形。如褶皱变动、断裂变动。 构造运动是长期而缓慢的,但却是所有地质作用的主导因素,它不但决定了内力地质作用的强度和方式,而且还直接影响了外力地质作用的方式,控制了地表形态的演化和发展。 一)按构造运动方向性 1.水平运动——是地壳(岩石圈)块体沿水平方向移动。也称为“造山”运动。有三种基本形式: ①相邻块体分离(张开)②相邻块体相向聚会(挤压)③相邻块体剪切、错开(平移) (一)构造运动的分类 二、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 挤压扩张平移 2.垂直运动(升降运动)——地壳(岩石圈)相邻块体或同一块体的不同部位作差异性上升或下降,使某些地区上升成为高地或山岭,另一些地区下降成为盆地或平原。又称为造陆运动。 同一地区构造运动的方向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某一时期以水平运动为主,另一时期则以垂直运动为主,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常常兼而有之。成都平原 古构造运动:第三纪(25百万年)之前的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第三纪以来的构造运动叫新构造运动。现代构造运动:人类历史时期以来所发生的构造运动。二)按构造运动发生时期 (二)构造运动的幅度和周期性 构造运动往往表现为:强烈活动期(明显升降运动、岩浆活动等)与相对宁静期(缓慢沉降、接受沉积)反复出现,因而形成一定的周期性。 (三)构造运动的区域性及速度 1.构造运动的区域性: 构造运动不可能使所有的地方同时升降,因此一般是某些地区表现为大面积隆起,遭受风化剥蚀;另一些地区表现为大面积拗陷,接受沉积。还有的地区表现为大规模水平挤压运动,形成高大的褶皱山系。 如新生代时,我国喜玛拉雅山褶皱上升了七、八千米,江汉平原则下降接受了近一千米的沉积。 2.构造运动的速度:一般不为人所能感觉到的,是相当缓慢的。如:印度古大陆现在每年仍以近2cm的速度向北移动。(地震造成的断裂例外,有时可达几米。) (四)构造运动的旋回性 构造运动的剧烈时期与缓和时期是交替出现的,也就是构造运动的演化具有旋回性。构造运动分为以下旋回:1、太古旋回2、元古代旋回3、震旦-加里东旋回4、海西旋回5、印支旋回6、燕山旋回7、喜马拉雅旋回太古旋回元古代旋回震旦-加里东旋回海西旋回印支旋回燕山旋回喜马拉雅旋回 三 地层接触关系 地壳下降接受沉积。地壳上升则遭受剥蚀,再下降接受沉积。与原来的老地层间就有接触面,形成并记录下来各种接触关系: 整合接触沉积岩之间分为 假整合接触 角度不整合接触沉积岩与侵入岩之间分为沉积接触 侵入接触 1、整合接触 ——指相邻的新、老地层产状一致,岩石性质与生物演化是连续而渐变的,沉积作用没有间断。 意义:表明该地区地壳运动相对较为稳定,一直处于持续下降状态,因此沉积物能够连续沉积而形成整合接触。 2、假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 ——指相邻的新、老地层产状一致,分界面为剥蚀面(沉积间断面)。 意义:表明该地区,老地层形成后,地壳均衡上升为陆,使该地层遭受风化剥蚀,形成了剥蚀面,随后地壳均衡下降,在剥蚀面上重新接受沉积,并形成了新地层,这种接触关系是地壳升降的重要标志。 下降沉积→上升、接受剥蚀,沉积间断→再下降, 再沉积 平行不整合DP 3、角度不整合接触 ——相邻的新、老地层产状不一致,分界面为剥蚀面,并且剥蚀面产状与新地层一致,老地层以不同角度斜交接触。 意义:表明老地层形成后经受了强烈的构造运动,使岩层发生了变形(倾斜或褶皱)并遭受风化剥蚀,形成剥蚀面,然后地壳下降,在剥蚀面上接受沉积形成新地层。 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A 沉积B 褶皱/抬升C 剥蚀D 沉降-接受沉积 角度不整合SJ 角度不整合OTOT A花岗岩BCDEFGHA、B、C、D层之间为整合(或平行不整合)E、F、G、H层之间为整合(或平行不整合)E层与下覆的A、B、C、D层之间为不整合 4、侵入接触 ——是岩浆的侵入体穿插到周围岩石之中,其标志是:侵入体与围岩接触带有接触变质现象,围岩年龄早于侵入体。 意义:表明该地区曾经发生过较强烈的构造运动,使岩浆侵入形成侵入体。 5、沉积接触——地层覆盖在侵入岩之上,分界面为剥蚀面。 意义:表明侵入岩体形成后,地壳上升遭受风化剥蚀,其上部的围岩及部分侵入岩体被剥蚀掉了,形成剥蚀面,然后地壳下降,接受沉积,形成新的地层。地层年龄晚于侵入体,其标志是:具有剥蚀面。 沉积接触:沉积岩直接覆盖于岩浆岩之上。花岗岩石

文档评论(0)

beautyev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黄**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