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铁建设工程密闭空间安全作业管理办法(汇编).doc

某地铁建设工程密闭空间安全作业管理办法(汇编).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成都地铁建设工程密闭空间安全作业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成都地铁工程建设中对密闭、有限空间和缺氧危险作业的的安全管理,保障密闭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有效杜绝缺氧窒息、气体中毒、触电、火灾等事故的发生,依据《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2006)、《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 205-2007)、《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46-200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及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结合成都地铁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成都地铁所有在建工程(含投融资项目)作业人员进入可能缺氧,或存在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等易燃有毒气体、或有粉尘危害的密闭、半密闭易燃易爆有毒空间的作业。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密闭空间是指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具有狭窄、通风不良等特点,只能进行非常规作业的有限空间,包括: (一)地下有限空间:隧道、地下管道、地下室、暗沟、涵洞、污水井、建筑孔桩、电缆隧道、地下电缆沟等。 (二)封闭、半封闭设备:盾构机、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风道等。 (三)深度大于1.2米且并非为长时间作业而设计的封闭或敞口空间。 (四)其他地下或地下构筑物通风不良的局限区域。 第二章 安全管理 第四条 密闭空间危险源主要包括: (一)存在不安全状态的物体 1. 密闭空间内存在具有一定危险性的介质,包括有害气体、可燃气体、粉尘、挥发性溶剂涂料等。 2. 密闭空间通风不畅、照明不良,设备外部动力未切断。 3.密闭空间作业场地狭窄或活动空间较小,作业人员出入困难,不利于相互联系和作业监护等。 4.密闭空间内温度较高、湿度较大,使作业人员体能消耗大,处于疲劳状态。 (二)作业人员存在不安全行为 1. 从事密闭空间作业的人员安全教育不到位,不具备相应的安全作业资质和技能。 2. 作业过程中有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或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 3.密闭空间的动火作业、高处作业或多工种、多层交叉作业不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三)安全管理存在的常见问题 1.未落实密闭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对密闭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不重视,安全管理不到位。 2.未编制密闭空间安全作业方案,作业内容和程序不清晰,安全防护措施未落实。 3.未排查密闭空间作业的事故隐患。 4.未建立针对密闭空间作业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5.未给作业人员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第五条 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明确密闭空间作业人员的职责,必要时制定指挥人员、作业人员、监护人员、救援人员的作业细则。 第六条 施工单位应根据密闭空间的特点,对危险源进行集中分析,编制密闭空间作业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防护措施和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第七条 密闭空间作业时,必须设置专职监护人员对密闭空间作业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作业人员遵守操作规程,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第八条 根据密闭空间作业的特点,按规定配备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的的安全防护用品、检测设备,救援设备,以及其他个人劳动保护用品。 第九条 对进行密闭空间作业的负责人必须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专项培训,包括如下内容: (1)密闭空间作业相关的法律法规。 (2)产生缺氧及中毒危险的原因、症状、职业禁忌症、预防措施以及相关急救知识。 (3)防护用品、呼吸保护器具及抢救装置的使用、检查和维护常识。 (4)作业场所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及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 (5)事故应急措施与应急救援预案。 第十条 在密闭空间工作的作业人员和监护人员必须经过健康检查和安全作业培训且考核合格,考核内容应包括: (1)密闭空间的危险源防护和安全作业要求。 (2)防护用品、救援设备的使用知识。 (3)信息沟通及联系方式。 (4)事故应急措施与应急救援预案。 第十一条 属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中提到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第三章 作业要求与主要安全防护措施 第十二条 作业前按照“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凡进入密闭空间的作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事先测定其氧气、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确定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允许进入。在未准确测定气体浓度前,严禁进入作业场所。 第十三条 确保密闭空间危险作业现场的空气质量,氧气含量应在19.5%以上,23.5%以下。其他有害有毒气体、可燃气体、粉尘容许浓度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要求。 第十四条 进入密闭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可采用动物(如白鸽、白鼠、兔子等)试验方法或其它简易快速检测方法作辅助检测。 第十五条 根据测定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并记录所采取的措施要点及效果,在确保密闭空间作业场所的空气质量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进入作业。 第

文档评论(0)

经管专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文档大赢家

认证主体彭**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