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说明-《车路协同 智能路侧决策系统总体架构及应用》.pdf

编制说明-《车路协同 智能路侧决策系统总体架构及应用》.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车路协同 智能路侧决策系统系统总体架构及应用》编 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1 任务来源 《车路协同 智能路侧决策系统总体架构及应用》团体标准是由中国汽车工程学 会批准立项。文件号中汽学函【2022】044 号,任务号为2022-49。本标准由中国汽 车工程学会智能共享出行工作委员会提出,同济大学、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 限公司、兆边(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国汽(北京)汽车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中 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甘肃新陆港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长安大学、百度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体系对 抗与智能信息系统总体部、上海电科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平 台(上海)有限公司、中盟科技有限公司、蔚来汽车、东南大学、中国电动汽车百 人会、智序科技等单位起草。 1.2 编制背景与目标 “十四五”以来,数字中国的建设步伐越来越快。数字中国中包含了十大数字 化应用场景,而提出需要发展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的智能交通位于十位之首,而公 路智能管理更是排在智能交通场景的首位,可以说是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党中 央、国务院、交通运输部先后发布《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数字交通“十四五” 发展规划》、《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提 出需要建成新一代交通管控系统并加快推进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和智慧公路试点 的建设。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更新与迭代,自动驾驶技术得以飞速发展,测 试条件从简单到复杂,从测试区到开放道路,以L5 级完全自动驾驶为终极目标,从 单车维度实现车辆自动驾驶。但目前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存在的单车维度感知局限 和车辆之间存在路权竞争的两大问题,成为制约自动驾驶技术深度发展的根本原因, 更难以在智能交通上发挥作用。因此需要通过车路协同技术,针对性解决自动驾驶 单车智能两大问题,在路侧提升交通感知能力,为智能网联车辆提供路径规划和轨 迹参考点。借助车路协同决策和控制便能发挥智能交通改善交通的潜力。 1 目前,中国公路学会自驾委发布《车路协同自动驾驶路线图研究报告》,包含 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网联道路和智能支撑等系统,提出了从协同感知,到协同决策, 再到协同控制的发展路径,其中2022 年开始以协同决策为主要重点。 通过车路协同道路智能决策系统,一方面能够为智能车辆制定最优路径、参考 轨迹、建议路径、建议车速、建议车道,提升智能车辆的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可以 利用智能车辆的信息优化传统管控设备,提升对整体交通的管理水平,使得智能交 通产生实际效益。 道路智能决策系统目前已有突破,但缺少相关标准的引领和规范。因此需要以 道路智能决策系统分级为基础,围绕协同决策的完整技术体系,推动路侧的技术要 求标准化,推动车辆端与路侧的互联互通,推动协同决策应用标准化,加快智能交 通落地应用。 1.3 主要工作过程 本标准于 2022 年 3 月开始标准学习;2022 年 5 月,形成标准草案,完成标 准立项工作;2022 年 6 月,组织专家评审,完成对草案的修订完善,形成征求意 见稿;2022 年 9 月,组织第二轮专家评审,更新草案的修订完善,形成第二版征 求意见稿;2022 年 12 月,针对专家意见完成征求意见稿修订、完善,形成送审稿; 2023 年 1 月,完成标准报批和发布。 2022 年6 月30 日在线上召开了《车路协同 智能路侧决策系统总体架构及应用》 的线上研讨会,会议上由同济大学对本标准的任务来源、技术内容、编制说明等进 行了简要介绍,并宣布成立标准起草组。各起草人对本标准的内容逐字逐句地进行 了积极热烈的讨论,形成了征求意见稿处理汇总表,其中大部分意见被予以采纳和 接受。 2022 年9 月7 日,再次召开了《车路协同 智能路侧决策系统总体架构及应用》 的线上研讨会,组织专家评审,参与专家包括周伟、陈龙、石晓辉、田丽萍、徐月 云、韩海航、孟春雷、于滨、荣文伟,会议上由同济大学对本标准的任务来源、技 术内容、编制说明等进行简要介绍,并将第一次标准更新调整内容进行解说,与会 专家对本标准的内容逐字逐句地进行了积极热烈的讨论形成了征求意见处理汇总处 理表,其中大部分专家意见被予以采纳和接受。如针对智能路侧的含义和相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认证主体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