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宁县二中.ppt

二年级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宁县二中.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能够勃兴的原因 (1) 其逐步改良的思想,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2)孔子的 “仁”、“以德治民”、“有教无类”等主张,在当时对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其民本思想和希望社会和谐发展的意识,这是孔子思想中最宝贵的部分,在今天仍有可取之处。 (3)儒家特别重视教育和宣传。 (4) 能够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调整、充实和发展,吸取其他学派的思想精华,是既“博采众长”,又“与时俱进”。 春秋时期: 战国后期: 秦朝时候: 西汉初年: 汉武帝时期: 应运而生 蔚然大宗 遭到打击 逐渐复苏 成为正统 儒家思想发展过程 无为;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不妄为;不破坏事物的自然进程和自然秩序,的自然发展和成长。?使天下得到治理。通过“无为”达到“有为”的目的。 汉初统治者认为统治者的一切作为都会破坏自然秩序,扰乱天下,祸害百姓。要求统治者待时而动,因地制宜。 一、从“无为”到“有为” 1、汉初的“无为而治”: (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汉初社会贫困。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2)措施: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休养生息政策) ①减轻田租; ②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 ③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 ④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 (3)影响:经济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消极作用:社会潜伏着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奴为患等 2、从“无为”到“有为” (1)原因:①汉初的休养生息使汉朝经济恢复发展,国力日盛(基础、条件)②社会潜伏着危机 王国问题 诸侯势力膨胀, 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匈奴的威胁,边境危机 (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适应国家统一发展的形势 巩固统治 (3)主要措施:政治上 ——颁布推恩令(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 军事上——对匈奴采取强硬政策 北击匈奴 卫青 霍去病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建议经济上——改革币制;盐铁官营;平抑物价。 董仲舒生平 董仲舒(前179~前104),西汉唯心主义哲学家、政治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教授《公羊春秋》。汉武帝时,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所采纳。晚年著《春秋繁露》,建立新儒学体系。 历史地位——董仲舒是汉代儒家代表人物,也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 董仲舒新儒学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内容: A.“春秋大一统”的思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中央集权需要 B.“君权神授”和“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思想——加强君权需要 C.提出“三纲五常”—为人处世标准,稳定社会秩序 影响:为汉武帝所采纳,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成为我国古代维护历代封建皇朝统治的工具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即三纲五常。三纲是社会伦理,五常是个人品德。纲常就用以泛指道德和道德规范。人的自然发展应当依循道德规范的方向,而这是文化和文明的主要内涵。 他大力提倡孝道,认为孝是天经地义。 积极 消极 1、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3、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 4、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1、含有唯心主义成分和神学迷信色彩 2、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不利于学术发展 3、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而宣扬纲常伦理 如何评价董仲舒的新儒学? 2、对限制君主权力的过度膨胀起到一定作用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三纲五常 以下言论反映了董仲舒的哪些思想主张? 面临问题 新儒学 解决之道 阶级矛盾 土地兼并 诸侯割据 边境不宁 缓和矛盾 制定规范 限制兼并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 “三纲五常” 限田、薄敛、省役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点拨升华:儒学的自我调节满足了时代的要求,使之成 为正统思想。无论什么思想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都是一 定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的产物。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不同: 先秦儒学 汉代新儒学 理论基础 仁 天人感应 思想来源 儒家 儒、道、法、阴阳五行等家 与统治者关系 批判时政 维护专制集权 学派地位 诸子学派之一 政治显学、独尊 思想内容 谈论现实问题 谈论神学 发展趋势 充实发展,追求真理 僵化不变、“圣经” 纵横比较

文档评论(0)

中小学K12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