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建设企业高素质员工队伍的思考-《现代企业》(2004年10期).docx

  • 0
  • 0
  • 约1.41千字
  • 约 4页
  • 2023-06-13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新时期建设企业高素质员工队伍的思考-《现代企业》(2004年10期).docx

  1. 1、本文档共4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新时期建设企业高素质员工队伍的思考 作者:梁世来 来源:《现代企业》2004年第10期 在世界经济发展风起云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企業之间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拥有一批掌握了高新科技的技术骨干和一大批复合型、技能型拔尖人才,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的主动权。因此,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企业健康稳定发展进程中的一项既艰巨又紧迫的任务,需要企业抓住时机,科学规划,加大投入,精心打造,长期培育。 我国技术工人队伍的基本现状及成因分析 据国资委近日召开相关会议上的报告显示:中央企业273万多人的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仅为2:1%,高级技师只占工人队伍的0:16%。另据陕西省总工会去年10月在西安、宝鸡两市对10多家大型国企技术工人队伍状况调查显示,具有技术等级资格的工人占被调查企业员工总数的40%左右,技师、高级技师更是“凤毛麟角”,严重匮乏。由此不难看出,面临企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员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适应的矛盾日益突显出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一是企业员工思想观念不适应。企业的跨越式发展,高新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和运行机制的不断完善等等,这一切都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思维方式。而我们多数企业却是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走过来的,其员工的危机意识不够,思想观念比较僵化和守旧,思维定势,按部就班,创新能力欠缺,这就必然给现代企业中技术工人的思想观念带来较大冲击,产生了新旧观念的各种碰撞,这一思想观念的不适应,必将对企业的快速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是企业员工文化素质的不适应。由于种种原因,前些年,技术工人在企业中不被重视,来源途径不合理,文化素质不高,员工教育培训法规不健全,文化教育经费投入较少。再加之长期以来实行粗放的经营模式,设施设备相对又比较陈旧,技术工人年龄偏大,学习能力比较低下,而且,多从事的是简单的体力劳动,在用工用人方面对文化素质要求也不高。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多数企业员工队伍现状大体雷同,可见这一状况与快速发展的全球经济和现代企业很不适应。 三是企业员工技术素质不适应。由于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新技术的快速推广应用,企业中先进的技术、先进的设备大量应用和引进,对员工的技术理论和技能操作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多数员工对一般旧设备的操作尚能掌握,但对新的技术、新的设备却难于驾驭,感到非常吃力或无法掌握。比如目前中铁宝桥公司新引进安装的一批大型数控铣、钻机床,等离子金属切割机和中频焊接设备等,就为操作者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具备微机知识和具有一定水平的专业知识才能适应新的岗位需求。而趋于年龄偏大,技术等级偏低的现有的员工队伍明显难于达到要求。 四是企业员工的培训教育机制不适应。近年来,由于社会认识的误导,使许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报考技校,高职,孩子高考上不了大学,宁愿来年再复读,也不愿意放弃高考,而企业内教育培训制度不健全,用于技术工人培训的投资少,缺乏长效的学习激励机制,不是按需要培训定岗,因而,造成高等级技术工人短缺,难于满足企业发展的急需。 五是企业员工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不适应。正是由于文化素质的影响,员工的岗位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势必受到限制。在目前各企业推行竞争上岗和开展各项技能竞争中,部分员工的技能水平偏低而缺···试读结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