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田野乡间 探索生命课程-《江苏教育》(2016年1期).docx

  • 0
  • 0
  • 约2.37千字
  • 约 19页
  • 2023-06-13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行走田野乡间 探索生命课程-《江苏教育》(2016年1期).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行走田野乡间 探索生命课程 作者:刘冰 来源:《江苏教育》2016年第01期 【个人档案】 刘冰,南京市六合区双语小学副校长。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从教25年,绝大部分时间扎根农村基层学校,并以乡村教育的视角追求适合农村孩子发展的“生命课程”,逐步形成“轻松自然、务实平易、深入浅出、不拘一格”的教学风格。先后两次获得南京市阅读教学竞赛一等奖,在“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课题研究优质课评选”中荣获特等奖。发表文章30余篇,另出版有专著《摆渡的日子》。先后主持研究市级课题“基于课堂教学情境的文本解读”“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生习作评价问题研究”“习作课程微型化视野下‘故事情境中的小学生主题习作教学’”。 从买一把掸子,学会尊重生命 1991年师范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南京滁河边上的一所村小工作,教四年级。开学一周后,学校校舍因“危房改造”而被全部拆除重建。于是,我和班上的三十几名学生被就近安排在了一户蒋姓人家的堂屋里,过近乎私塾般的教学生活。早晨上课的时候,邻近的村民时常会一边捧着碗喝稀饭,一边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地听课看热闹。“这个小老师教得蛮认真的!”他们时常这样说。 毕业于师范学校,又因改革试点的机遇,在城里某所学校实习执教了一年,这种情况下,让我突然来到这样极其简陋、拥挤不堪的工作环境,心理落差还是蛮大的。 有一天教生字词的时候,我一时心急,顺手拿起身边的鸡毛掸子在黑板上敲了几下,那鸡毛便纷纷飘落下来,弄得满地都是。匆匆打扫一番之后,我又继续上课,关于鸡毛掸子的事儿,很快便忘掉了。 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我惊奇地发现,黑板边上竟挂着一把崭新的鸡毛掸子,这是怎么回事呢?一番询问后,两位平时很调皮的男孩子带着得意的神情讲述了这鸡毛掸子的来历:原来,同学们看见鸡毛掸子被老师敲坏了,感到自己没学好,惹老师生气了,很对不起老师,便在班长的带领下,自发捐钱为班上买鸡毛掸子。他们每人捐一毛钱,由两位男孩子利用中午的时间骑自行车去几公里外的瓜埠街买了把新的鸡毛掸子。后来发现还剩下五毛钱,就又买了一袋“鱼皮花生”,回来后平分到每位同学的手中吃掉。这件事情他们是背着老师悄悄干的,他们觉得很开心。 听完了学生们的讲述,我的眼眶一热,心里暖暖的。虽然整天和学生们待在一起,但我还是太不了解他们了。以往我总是在一厢情愿地教这教那,生怕学生什么都不懂,什么都做不好。其实,他们一直都在自主、自觉地学习着,成长着。当老师的千万不能把自己看得太高了,我们只是学生们成长路上的服务者,只是在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正视学生们的思想情感,尊重生命的成长规律,我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 此后的工作中,我克服各种困难,千方百计地为这些农家孩子提供他们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刻钢板油印班刊、教朗诵开展比赛、修风琴排练合唱、转田埂收集素材、发种子尝试栽培、放风筝亲近自然…… 以下是一个学生的日记《今天,我们班就像是过节一样》片段: 昨天刚学完了《公仪休拒收礼物》这篇课文,老师就宣布了要利用今天下午让我们全班同学分组表演这部课本剧。为了背好人物对白,我昨天晚上把课文中的语句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很有把握了才上床睡觉。 早晨,我走进教室。哇!教室里就像是开起了杂货店。同学们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演出道具,只能就地取材了。周同学从家里搜出了一本旧的《三字经》,装模作样地念着,看样子他是要当公仪休的弟子子明了。高同学找来了几张报纸,把它们胡乱地贴在身上,走起路来一搖一摆的,一看就知道,他想做一回公仪休。刘同学亲自动手,做了一顶奇形怪状的帽子,怎么看都不像是公仪休的帽子。可他却把这帽子当作了宝贝,连下课打乒乓球的时候都舍不得摘下来,生怕被人抢了去。徐同学直接把他爷爷的草帽拿到了学校,说是要演那个送鱼的管家。 大家被分成八个小组,分散到不同的地方去排练,准备进行表演比赛。刚才还是好好的,可一转眼,班上的同学就都变了样。吕同学的下巴贴上了黑乎乎的长胡子,还边走边用手不停地捋着,看样子很过瘾。解同学用白纸做了两条肥大的鲤鱼,只见她头戴草帽,提着这两条鱼,不住地向同学们炫耀着,引来了好几位男生的争抢……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我所做的一切正是今天我们所大力提倡的“课程建设”,那些活动正是为农家孩子们度身订制的、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生命课程”。 从上一堂好课,反思课程创新 由于身处偏僻的农村,工作的前十年,我连一次公开课都没有上过,也很少有机会听别人上公开课。2001年6月,因乡里的领导检查工作需要,我被学校告知要上一节公开课。《剪枝的学问》是苏教版三下的一篇课文,语言浅显,内容平实,怎样才能把这样一篇“没什么料”的课文教出味道来呢?为此,我动足了脑筋。在揭示课题、通读课文之后,我就向学生透露,这篇课文其实是一座宝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