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兆流产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18年8期).docx

  • 0
  • 0
  • 约2.52千字
  • 约 18页
  • 2023-06-13 发布于北京
  • 正版发售

先兆流产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18年8期).docx

  1. 1、本文档共18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先兆流产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余光容 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18年第08期 【摘 要】 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先兆流产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中医对于先兆流产的认识由来已久,在治疗上具有独特的优势。现通过对中医治疗先兆流产的相关古医籍记载和现代中医学家对本病的认识进行总结归纳,阐述中医内治法、外治法以及治未病在先兆流产中的临床研究进展,为临床医师治疗和研究先兆流产提供依据和新的思考。 【关键词】 先兆流产;辨证论治;中医外治法;治未病 【中图分类号】R714.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8)16-0040-04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incidence of threatened abortion has increased gradually due to various factors.Long ag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new about threatened abortion and has unique advantages in the treatment. Based on the records of ancient medical records and the knowledge of modern Chinese medical scientists on the treatment of threatened abor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ogress of clinical research on the internal, external and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threatened abortion, and provides the basis and new thinking for clinicians to treat and study threatened abortion. Keywords:Threatened Abortion;Differential Treatment; Chinese Medicine External Ttreatment;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先兆流产,是指妊娠28周以前,出现少量阴道流血,多为暗红色,也可为鲜红色或血性白带,无妊娠物排出,可持续数天或数小时,随后出现阵发性下腹部或腰背部疼痛;妇科检查宫颈口未开,胎膜未破,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经休息及治疗后症状消失,可继续妊娠,也可发展为难免流产。先兆流产在世界范围的发病率达到20%~25%[1],而这些先兆流产妇女中约有15%会最终流产,故而受到妇科专家的关注。 现代西医学治疗先兆流产的病人多采用激素疗法,监测雌激素(E2)、孕酮(P)、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定期复查彩超等[2],治疗办法单一。中医具有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的特点,对先兆流产的认识有系统的理论,对改变妊娠结局有独特的优势。 1 中医学对先兆流产的认识 1.1 先兆流产在中医学的概念 古医籍中没有先兆流产的定义,中医学认为先兆流产当属于古代医籍所记载的“胎漏”、“胎动不安”或“胎动下血”的范畴。胎漏者,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或淋漓不尽,而没有腰酸腹痛、小腹下坠等临床表现;胎动不安者,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伴有阴道少量流血者,亦称“胎动下血”。胎漏始见于《金匮要略方论·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其中有因癥病而至胎漏的记载;胎动不安最早记载于《脉经》:“妇人有胎腹痛,其人不安”,其病名最早见于《诸病源候论》;明·武之望在《济阴纲目》中简称胎动不安为胎动,并提出胎漏、胎动不安的区别“胎动、胎漏皆下血,而胎动有腹痛,胎漏无腹痛异尔”;《叶氏女科证治》亦提出:“妊娠少腹痛而下血者,为胎动;不痛而下血者,为胎漏”。由此可见,祖国医学对于先兆流产的认识由来已久,且内容详实。 1.2 古代医家对胎漏、胎动不安的认识 1.2.1 病因病机 参考古医籍和相关文献,先兆流产的病因病机比较复杂,而大多数古代医家认为冲任虚损、胎元不固是本病的基本病因病机。冲任二脉皆起于胞中,与肾经共调十二经脉气血。冲脉“渗诸阳”、“渗三阴”,与十二经脉相通,为十二经脉气血汇聚之所,有“十二经脉之海”“血海”之称;任脉,主一身之阴,精、血、津液等皆由任脉所总,又称“阴脉之海”,王冰有言:“谓之任脉,女子得之以妊养也”,故又有任脉为“妊养之本而主胞胎”之说[3];肾为先天之本,冲任气血充盈依赖肾中精气的调节。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记载“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