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识别与防治-《中国瓜菜》(2020年6期).docx

  • 0
  • 0
  • 约1.06千字
  • 约 4页
  • 2023-06-13 发布于北京
  • 正版发售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识别与防治-《中国瓜菜》(2020年6期).docx

  1. 1、本文档共4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识别与防治 作者:卢胜国 来源:《中国瓜菜》2020年第06期 摘 要: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是我国黄瓜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近年来该病害在河北省秦皇岛地区冬春茬保护地黄瓜上发生危害较重。笔者总结介绍了该病害的发生和流行的基本条件,列举了主要症状和识别要点,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 黄瓜; 细菌性角斑病; 症状识别; 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 S642.2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3-2871(2020)06-082-02 细菌性角斑病是我国乃至世界黄瓜生产上重要的病害之一,该病害于20世纪70年代在我国严重发生,引起重视[1]。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在华北、东北等地区发生严重,是露地黄瓜中后期和大棚黄瓜前期常见的病害。随着保护地蔬菜面积的逐年扩大,该病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抚宁区等黄瓜产地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尤其是冬春茬保护地黄瓜发生严重。秦皇岛地区露地黄瓜5—6月份雨后即有发病,以7—8月多雨季节为发病高峰期。日光温室大棚冬春茬黄瓜一般在9月中旬至10月中旬播种育苗,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定植,12月下旬开始采收上市。进入冬季,光照减弱,棚室的通风时间逐渐缩短,致使棚室内长期处于低温高湿的状态,细菌性病害发生频繁,尤其是细菌性角斑病,发病率在30%~50%,严重时可使植株中下部叶片全部坏死,瓜条受害,有时该病害与霜霉病混合发生,给病害防控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带来极大的影响。为此,笔者主要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症状识别与防控技术进行介绍,希望为黄瓜种植者提供参考。 1 症状识别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杆菌黄瓜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lachrymans),属革兰氏阴性菌,病原菌最适生长温度24~28 ℃,该菌主要侵染黄瓜、西葫芦、苦瓜等瓜类作物。该病害发病时间短,蔓延速度快,严重时可使黄瓜整株叶片枯死,严重威胁黄瓜的生产安全。该病害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苗期主要危害子叶,子叶发病初期产生近圆形的黄褐色水浸状斑,之后子叶逐渐干枯死亡。成株期主要为害叶片,感病初期呈水浸状褪绿小斑点,之后逐渐扩展,由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的淡黄色至褐色病斑,病斑边缘褪绿黄化。湿度大时产生菌脓,在叶片背面出现白色黏液,后期干燥时,形成白痕,病部变脆,易破裂穿孔。发病严重时,叶片干枯卷曲脱落。病菌也可以为害茎蔓、叶柄和卷须,染病初期呈水渍状小斑,湿度大时有白色菌脓···试读结束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