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智慧服务体系构筑-《河北科技图苑》(2018年4期).docx

  • 1
  • 0
  • 约3.45千字
  • 约 37页
  • 2023-06-12 发布于北京
  • 正版发售

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智慧服务体系构筑-《河北科技图苑》(2018年4期).docx

  1. 1、本文档共37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智慧服务体系构筑 作者:孙鹏 曹阳 来源:《河北科技图苑》2018年第04期 摘要: 以用户在图书馆产生的数据为基础进行挖掘与分析,是图书馆在大数据时代探索精准服务、智慧服务的主要途径之一。以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介绍了图书馆智慧服务体系的实践过程,即创新服务体系的建立、支撑环境的建设、服务领域的创新和服务效果的评估四个阶段。 关键词:大数据;智慧服务;图书馆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18.0067 1 引言 随着社交网络和移动互联的迅猛发展,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在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发生了深刻变化,图书馆因此而产生的数据量也在快速增长,呈现着大数据的特征。虽然图书馆掌握着与用户相关的大数据,但数据的价值却没有被充分的挖掘与应用,没能有效地将大数据的技术、思维和方法应用到图书馆的数据管理和服务创新中。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沈师大图书馆”)以创新服务体系为指引、以大数据价值应用为驱动,全面构筑从理论模型到实践应用的智慧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图书馆在资源建设、学科服务、素养提升和阅读推广等核心服务领域的作用。 2 图书馆智慧服务体系的构筑 2.1 创新服务体系的建立 图书馆的最初模型是藏书楼,主要功能是藏书,兼具阅览功能;第二代图书馆则以开放为特征,工作流程仍以书为主体,同时开展一些讲座、展示、参考咨询等服务;吴建中先生提出的第三代图书馆则以知识为主体,创新交流环境,注重用户个体需求的满足[1]。沈师大图书馆牢牢把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紧密结合本校的人才培养战略,适时提出了创新服务体系(见表1),并以创新服务体系为引领,推动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创新服务体系吸纳了第三代图书馆的主要特征,从空间、资源、人力和服务等方面对图书馆的要素进行了重组与再造,以用户需求为驱动,不断拓宽图书馆的服务领域,在满足用户的教学、学习和科研等基础服务之后,更加注重对用户的科学素养、艺术素养、人文素养和信息素养的全方位提升。 沈师大图书馆的创新服务体系是对传统图书馆服务的大胆创新,以此为引领构造图书馆智慧服务体系,加速图书馆智慧化的进程,深度挖掘用户隐性诉求,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的个性化服务。智慧服务体系(见图1)包括支撑环境、服务领域和效果评估三个模块:(1)支撑环境泛指图书馆所拥有的各类基础设施,包括空间、团队、技术和资源等,通过空间再造、团队重组、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等为大数据的采集、管理和运营等提供基础保障;(2)服务领域指依托大数据的运营所能创造的价值,即新服务,主要是精准的预测服务或推送服务,助力教学科研及各类素养提升;(3)效果评估是对智慧服务内容的全面测评,包括各类基础设施的投入与产出效益、预测及推送服务的精准性等,通过评估不断挖掘大数据的真实价值,准确定位大数据的发力点,让图书馆的智慧服务名副其实。表1 沈师大图书馆创新服务体系 创新服务体系一个空间学习共享空间两个平台资源保障平台,技术支撑平台三个中心学科服务中心,信息素养教育中心,人文素养拓展中心四个定位以人为本、读者之家,知识服务、第二课堂,信息主导、共享空间,文化传承、精神家园五个支持支持教学改革,支持学科建设,支持科研创新,支持素质提升,支持服务社会六个举措夯实文化底蕴,提升馆员素质,优化馆藏体系,增强技术实力,推动环境建设,创新服务内容 2.2 支撑环境的建设 支撑环境属于智慧服务体系的底层基础设施部分,支撑环境的建设主要是对传统图书馆格局和功能的再造,为大数据的采集、管理和运营提供保障和支持,主要包括空间再造、资源重组、团队建设和技术创新等。 2.2.1 空间再造 网络时代读者的入馆率和纸质图书的借阅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图书馆作为场所提供服务的优势正在被弱化。沈师大图书馆2016年读者入馆200.89万人次,与2015年同比下降19.83万人次;2016年纸质图书外借30.36万册,与2015年同比下降2.81万册,与2014年同比降幅更大,达9.71万册。虽然入馆率和借阅量的下降并不一定意味着图书馆的实体功能可以被代替,但实体空间的作用和优势已经被弱化却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在时间被极度碎片化的时代,如何能够让用户回归图书馆,进而促进知识的交流与再创造以及社群活力的激发,发挥实体图书馆的导向作用,是图书馆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2]。 基于这样的认识,沈师大图书馆对传统空间格局进行了大胆改造,尊重用户体验,以需求为导向,精心打造五大主题空间(见表2),分别是学习研讨空间、信息素养教育空间、阅读空间、创客空间和文化展示空间,以全新的视角对图书馆的格局和功能进行了重组与再造,为用户提供了全新的体验,不拘泥于阅读需要,更加注重人文关怀与素养提升的需要。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