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河南话“把”字“给予”义的考察和分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9年8期).docx

  • 0
  • 0
  • 约1.28千字
  • 约 5页
  • 2023-06-12 发布于北京
  • 正版发售

溧阳河南话“把”字“给予”义的考察和分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9年8期).docx

  1. 1、本文档共5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溧阳河南话“把”字“给予”义的考察和分析 作者:吴 健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9年第08期 摘 要:溧阳河南话中的“把”字,可以作量词、介词,也可以作动词。作动词时语义实在,表示“给予”义。这种词义存古现象既有助于考察溧阳河南话的来源,又可以佐证“把”字词义演变和发展的不均衡性。 关键词:溧阳河南话 把 给予义 源方言 词义发展 不均衡性 溧阳是江苏省南部的一个县级市,地处苏、浙、皖边界。溧阳境内的“河南话”(以下简称“河南话”)是方言岛方言,由太平天国战后移民所致,大约已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之前一部分学者已对河南方言岛给予了关注。“河南话”的来源比较复杂。据笔者的调查和研究,基本能够认定“河南话”的大致来历: “河南话”? 河南罗山、光山方言 ? 鄂东方言 ? …… 一 本文讨论“河南话”的“把”字义。在“河南话”中,“把”在词性上分三种,分别可以用作量词、介词、动词。其中,“把”用作量词与普通话一致,本文不作赘述。“把”作介词,可以表达两种语义:一种是“被、让”义,一种是表示处置的“将”义。表示“被”义的“把”,是“河南话”被动句的特征。“河南话”的被动句有带“把”和省略“把”两种表达方式,带“把”的较为常见。在带“把”的被动句中,“把”前是受事,用“把”引进施事,谓语动词为及物动词,且通常为具有处置意义的动词,如“打、吃、拿、用、扯、砸、喝”等。例如: (1)碗把他打破了/碗被他打破了。 (2)手机把他拿走了/手机被他拿走了。 (3)鱼把猫子吃了/鱼被猫吃了。 在省略“把”的被动句中,受事主语是有定的,且可以挪到谓语动词后转为受事宾语。例如: (4)碗打破了/碗被打破了。→ 打破了碗。 (5)手机拿走了/手机被拿走了。→ 拿走了手机。 (6)鱼猫子吃了/鱼被猫吃了。→ 猫子吃了鱼。 例(4)和例(5)中的施事可以不出现,只出现受事和结果,例(6)中的施事和受事则可以同时出现。省略了“把”的被动句,其句义的理解需采用意合方式。 “把”还可表示“让”义。例如: (7)把它跑了/让它跑掉了。 (8)莫把它到处跑/别让它到处跑。 在“把”表示处置义方面,“河南话”和普通话相近。这里所说的“处置”,广义上可理解为施动者自主的、可控的、有目的性的动作行为,使“把”字宾语发生某种变化或处于某种情状,施动者为人[1]。表示处置义,应该是汉语“把”字最主要的用法和特征。王力先生早在《中国现代语法》里就将“甲把乙怎么样”命名为“处置式”。他是从动词的意义方面来考察的。比利时Joseph Mullie从宾语的性质方面来考察,认为“把”字后面的宾语是有定的。吕叔湘先生赞同其观点,并进一步指出:宾语代表无定的事物,不能用“把”;宾语代表有定的事物,却不一定要用“把”。[2]应该承认,大多数“把”字句中,“把”的定语是有定的。但在口语中也会碰到“把”的定语是无定的情况。马真曾举了3个例子说明这种情况。[3]在“河南话”中,表处置义的“把”,其宾语基本上是有定的。例如···试读结束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