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语义的同一性-《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1期).docx

  • 0
  • 0
  • 约2.34千字
  • 约 18页
  • 2023-06-12 发布于北京
  • 正版发售

心理语义的同一性-《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1期).docx

  1. 1、本文档共18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心理语义的同一性 作者:吴杨义 来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01期 摘要:人格同一性问题主要是追问一个人在时间中持存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什么。针对这一问题目前主要存在两种回答,即心理連续性标准和生命连续性标准。前者认为,昨天的你和今天的你之所以是同一个人,是因为两者具有心理上的连续性。这种观点在直觉上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它具有把人理解为抽象物的嫌疑。动物主义提出人作为动物有机体是一种具体的实在,使得一个人在时间中保持同一的是其生命。但这里的困难在于,不存在一条绝对的标准让人们去判断两个动物有机体是否具有生命的连续性。解决人格同一性问题的第三种方法是把人格同一性关系理解为心理语义的同一性。这种理解方式既可以同时保留心理连续性标准和动物主义的合理性,又可以消解两者所面对的理论困难。 关键词:动物主义;人格同一性;心理连续性;生命连续性;语义同一性 中图分类号:N031 文献标识码:A 所谓动物主义(animalism)是指这样一种观点:“我”就是通常称之为我的身体的生物有机体。这里要注意区分“身体”和“生物有机体”两个概念。在通常的使用中,“身体”是相对于“心灵”而言的,其含义比较模糊。动物主义所强调的是它的生物学意义,因而更愿意用“生物有机体”这个概念。所谓生物有机体,是指动物、植物、细菌等具有生命的物质系统:能够进行自组织的新陈代谢以不断补充、修复、更新复杂的内在结构。从表面上看,动物主义并无新奇之处,也许大多数具备一定科学常识的人都能接受。然而在人格同一性问题上,这种常识性的理解常常与另一种更为古老的直觉发生冲突:心理的连续性标准。 一、心理连续性标准与心理状态的可多向传递性 按照心理连续性标准,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之所以是同一个人,是因为后者继承了前者心理特征,具有心理状态的连续性。认为心理连续性是保持人格同一性的充要条件,这种观点常常得到直觉的鼓励和支持。人们可以很容易地设想,也许某一天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拥有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身体。 可以看出,这种直觉与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有着某种共通之处: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似乎可以脱离自己的身体。在今天关于身心问题的讨论中,尽管笛卡尔二元论很难再引起人们的严肃对待,但我们还是可以发现一些至少不与之冲突并为大家广泛接受的原则,例如心理状态的可多重实现原则,后者主张一种心理状态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这里的要点在于,假如我们接受心理状态的可多重实现原则,那么似乎也没有理由反对心理连续性的可多向传递性。例如,既然记忆是一种心理状态,根据可多重实现原则,显然可以同时存在多份相同的记忆。在当代关于人格同一性问题的讨论中,心理连续性的可多向传递性常常通过空间传送(tele.transportation)、裂脑移植(fission)等思想实验得到讨论。 设想在遥远的未来,星际旅行的最佳方式是进行空间传送:你走进一台传送机,机器将你所有的结构信息扫描出来发送给遥远星球的接收机。在你按下按钮的那一刻,构成你的物理结构全部被分解,接收机根据收到的信息重新建造了一个你。当你从接收机里走出来,你记得自己在地球上经历的所有事情,并坚信自己就是过去的自己,如同睡了一觉醒来一样。现在假设某一天传送机突然坏了,而你并没有发现这一点,当你走进去摁下按钮,构成你的物理结构并没有分解,而不一会儿在接收机一端又走出来一个你。现在的问题是,谁才是真正的你?[1]200.214裂脑移植是指,当我们把你的大脑的两个半球分别移植给两个不同的人,假设他们都继承了你的心理状态,和手术前的你在心理方面并无二致。[2] 同样,他们当中谁才是你?按照心理连续性标准,完成扫描但没有被分解的你、接收机重新建造的你以及开始扫描前的你彼此间同一,分别移植你半个大脑的两个人和手术前的你彼此同一。然而,这种同一性显然不满足数的同一性要求:尽管你和你的复制体无论在心理方面还是在生理方面都毫无区别,但你们是两个不同的个体;假如你们同时出现,没有人会把你们看作是一个人,除非我们把人理解为某种抽象物,而你们是对同一个人的不同实现。 在这一点上,帕菲特(Derek Parfit)的立场也许最能说明问题。 帕菲特承认,假如在你按下按钮的那一刻,传送机中的你并没有被分解且同时在接收机一端走出另一个你,你和你的复制体不具有数的同一性,尽管你和他具有完美的心理连续性。帕菲特认为,这说明心理连续性所保证的不是人格同一性,而是“幸存”(survival)。同样,在裂脑移植中,A通过B得以“幸存”,同时通过C得以“幸存”。在他看来,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保持人格同一性,而是确保幸存。[1]200.214让我们进一步假设,在你和你的复制体进行交流之后,你发现他拥有和自己完全一样的想法和计划,和你一样爱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要是你们互换位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