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中心治理理论下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研究-《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20年5期).docx

  • 0
  • 0
  • 约2.31千字
  • 约 18页
  • 2023-06-12 发布于北京
  • 正版发售

多中心治理理论下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研究-《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20年5期).docx

  1. 1、本文档共18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多中心治理理论下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研究 作者:刘月梅 来源:《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20年第05期 [摘要]基层社会治理的任务就是要使社区的各类主体协商共治,提供优质的公共物品和服务、满足利益主体多元化的需求,优化社区秩序。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他社会主体力量的提升,以往基层社会的治理方式已不再适应当前的形势,要满足群众多元化的需求,必须发挥各个主体的作用。多中心治理理论则为实现党委领导下各个主体发挥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通过对多中心治理理论的研究试图总结出可供借鉴的基层社会治理经验和建议。 [关键词]基层社会 治理模式 多中心治理理论 在改革开放的影响下,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组织的快速兴起、公民意识的大幅提升,这些都对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出了重大挑战,迫使各级政府部门不断突破自身的局限以适应社会的新变化。近年来,探索新的社会治理方式特别是基层社会治理方式成为各级党政组织的工作重心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1]这一理念为各级党政组织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方面提供了指导方针,指明现阶段的基层社会治理要逐步从以政府为主导的“单中心”治理模式转向党政机关、非营利组织、社会大众等主体多方参与、协同共治的多元主体共治模式。 一、研究现状 (一)基层社会治理 近些年来,大量学者对基层社会治理做了深入研究,研究成果十分丰富。目前,针对基层社会治理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1.基层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研究。对于基层社会治理,有的学者从宏观层面进行了探索。李德(2016)分析了我国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碎片化”困境,包括利益诉求碎片化、治理结构碎片化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问题,从整体性治理的角度为基层社会治理运行机制的建设给出了建议。郁彩虹(2018)以无锡市为例,分析了其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中的成效和问题,从社会治理主体、社会治理机制、社区居民参与意识、社会组织活力、基层社会自治五个方面提出了改进无锡现行治理模式的对策建议。陈顺洪(2014)分析了国内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存在的缺陷及原因,在相关理论指导下,结合现实情况,提出了创新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制的思路和方向。[2] 2.基层社会治理主体的研究。目前,我国的社会治理模式正由以政府为主体的“单中心”模式转向多主体参与的“多中心”模式,而各个主体应如何切入基层社会治理,如何有效地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这些都需要进行探索和实践。钟宪章(2016)从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角度探讨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方式方法。陈伟(2017)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群团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策略。白现军和张长立(2016)则研究了在现代化乡村建设的背景下如何发挥新乡贤的作用,为新乡贤参与农村基层治理构建相应的配套机制。 3.基层社会治理案例的研究。随着社会的变迁,社会公共问题日益繁杂,以往政府包揽全局的管理模式面临挑战,迫切需要构建新的治理模式来适应社会的变化。在党中央的带领下,各地积极探索实践,寻求具有地方特色的基层治理模式,学者们也对地方成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从理论方面给予帮助。罗光华(2011)以行政生态和共同治理为视角,基于广州市社区治理案例提出了建立“以居民为中心、服务为导向、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模式[3]。汪世荣(2018)结合成都市锦江区的案例,分析了“互联网+”趋势下的基层社区治理模式,提出基层社区治理模式的路径优化及政策建策。 4.从不同理论视角分析基层社会治理。各种治理理论被中国一些学者引入之后迅速成为研究热点,其中一些学者将其与我国社会情况相结合,为今后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和框架的发展趋向提供了借鉴。陈燕平(2014)从多中心治理的视角提出应对社区治理的对策和建议。冯志峰、万华颖(2019)基于“元治理”理论,对基层社会治理中各行动主体的行为逻辑与结构逻辑进行反思,为它们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的角色定位提供理论指导,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叶林、宋星洲、邵梓捷(2018)从协同治理理论的视角探讨了社区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实现社区协同治理的创新。 (二)多中心治理 我国学者对多中心治理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研究,将其与中国具体国情和社会情况相结合,寻求多中心治理的实际应用,取得了一系列理论成果,主要有三个方面。 1.研究多中心治理理論的内涵和外延。俞可平是国内早期研究治理理论的学者之一,在《治理与善治》(2000)中,他介绍了社会治理的内涵和特征,将国外治理理念与我国传统概念相结合,指出多中心治理的目标就是实现善治。王志刚(2009)则详细介绍了多中心治理理论的来源、变化与完善。李平原(2014)从政府、市场与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