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化学教学》(2019年1期).docx

  • 0
  • 0
  • 约1.51千字
  • 约 17页
  • 2023-06-10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化学教学》(2019年1期).docx

  1. 1、本文档共17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作者:戴维 赵雷洪 来源:《化学教学》2019年第01期 摘要: 基于2017新课程标准理念,参照其中的教学案例设计,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一种“手掌”模型的创新表达方式,以“SO2的性质和作用”教学内容为例进行阐述,以期帮助化学教师对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形成更为生动、直观的认识,从而指导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化学核心素养得到更好的落实和发展。 关键词: 化学核心素养; “手掌”模型; SO2的性质 文章编号:2019)1004606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以下简称化学核心素养)立足于学生的化学学习过程,各有侧重,相辅相成。新课程标准中也对五个方面的侧重点做了明确说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要求学生形成化学学科的思想和方法;“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从实践层面激励学生勇于创新;“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进一步揭示了化学学习更高层次的价值追求[1]。 1 构建“手掌”模型,开发三种图式 化学核心素养的五個方面是扎根于化学核心素养延伸出来的五个宏观指标,从不同层面让我们直观地认识到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目前的相关文献中,建立起来的模型图式大体可用两类模型加以概括(见图1、图2)。 两种模型的创作思路都基于且符合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描述,在参考上述文献内容以及充分尊重以上观点的基础上,本文进行了归纳和梳理,重新建立了另外一种模型——“手掌”模型(见图3)。 在教学实践中,化学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更是落实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本文将“手掌”模型的三种手势变化结合教学案例中的教学与评价目标,每种变式对应化学核心素养的一个层次,让读者体会到化学核心素养五个方面、三个层次的不同意味,从而在教学实践中更直观地认识到化学核心素养对于学生思维、能力、价值观发展的重要意义(详见表1)。 2 结合教学案例,体味图式内涵 “SO2的性质和作用”是高中化学“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主题中的内容,是高中一年级全体学生都要学习的重点知识,学时为1个课时。该课时的教学重点是: 了解SO2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能对与酸雨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自觉形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2.1 教学与评价目标 2.2 教学流程 2.2.1 创设情境,问题启发 [学习任务1]解析SO2,讨论SO2的“功”与“过”(见图4)。 设计意图: 利用角色扮演法,使学生在情境互动中产生学习兴趣,引发问题探究。 2.2.2 微观探析,理论预测 [学习任务2]揭示SO2性质的本质,分析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见图5)。 设计意图: ①紧扣学习任务1,开始启发学生通过解决SO2是什么(性质)、SO2从哪来(来源)、SO2到哪去(应用)等经典哲学问题串来学习有关SO2的知识;②“结构决定性质”,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探析SO2可能存在的物理、化学性质。 2.2.3 宏观辨识,实验印证 [学习任务3]提供实验器材,实验探究SO2的物理性质(见图6)。 设计意图: 发现问题,提出探究任务,培育科学探究品质。 [学习任务4]继续利用塑料瓶中已得的溶液,设计三种实验,观察三个现象,直观认识SO2的三个化学性质;最后,根据已习得的SO2的性质,选择合适试剂,处理回收瓶内残留SO2气体以及多余的H2SO3溶液(见表2)。 设计意图: ①通过证据推理,从微观探析到宏观辨识···试读结束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