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文化视阈下吸猫迷群特征研究.docx

粉丝文化视阈下吸猫迷群特征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粉丝文化视阈下吸猫迷群特征研究 ? ? 熊紫琪 摘 要: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以及新媒介技术的更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得到了改变,虚拟交往逐渐成主流,社交媒体平台和短视频分享社区的兴起,让猫咪成为了互联网中引领潮流的存在,一时间互联网各处都充斥着猫咪的身影。新媒介技术的迭代推动了文化研究领域中“吸猫”文化的发展,也催生了网红猫和网红猫粉丝迷群的出现,有了新媒介技术,粉丝迷群才能在赛博空间内自如地輾转于微博、微信、豆瓣、知乎等各大虚拟场域中,才能以情愫为纽带与志同道合的同伴聚集于迷群部落中,才能利用表达方式的图像化转型完成粉丝日常的视觉表意实践,才能在新媒体技术提供的舞台上实现网红猫粉丝圈的粉丝文化传播。 Key:吸猫;粉丝文化;迷群 :G206 :A :2096-5079 (2020) 09-0-02 一、引言 近年来以猫、狗等宠物为主体的网络亚文化逐渐兴盛,获得了大量社会关注和粉丝群体,有一些甚至成为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化符号,比如“吸猫”群体的“异军突起”。作为狮子、老虎等保护动物的旁系表亲,曾经的家猫只是《进化论》中的一页小小的注脚,如今却成了一股日渐主宰网络的强大力量。 一股吸猫风潮在青年群体中悄然盛行,势头逐渐迅猛,成为了席卷网络的强大力量。截至2019年2月,微博拥有超过550万个给自己标注猫咪的用户;豆瓣热门小组中,“猫”小组的成员数为536585人,“吸狗”的小组成员只有26720人;抖音博主“会说话的刘二豆”拥有四千多万粉丝,受关注程度超越大部分的明星账号。可以说“吸猫”现象作为当下青年亚文化中最突出的媒介景观之一,代表着青年亚文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学界青年亚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威廉·夏特纳(William Shatner)对《星际迷航》的粉丝群体曾说:“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吧。”粉丝们回复他:“我们已经有现实生活了。”[1]粉丝回答中所提到的“现实生活”指的就是粉丝群体内部也就是“粉丝圈”层面中的粉丝迷群的日常实践交流,在观看与表演的风格社会中,赛博空间内的“表演”不再是单向性的事件,表演者与观众的身份区隔消失了,一个人在成为观众这一角色时,那么他亦是被观看的对象,因此粉丝迷群的日常实践交流也是粉丝圈层的一种自我展现,从另一个意义上说这也是粉丝对追崇对象的表演过程,即使这一“演出”并没有机会被自己追崇的对象注意到。詹金斯在《文本盗猎者:电视粉丝与参与式文化》一书中为了表现出粉丝圈作为亚文化社群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他将粉丝圈的概念解读出五个层面的活动。第一,他认为粉丝圈意味着某种特定的接受模式。粉丝观众投入密切的注意力去换看电视文本,既有情感上的接近也有审美批评上的距离,粉丝对于文本的接受过程往往就是发声的过程。对粉丝来说,观看电视剧是媒体消费过程的起点,不是终点;第二,粉丝圈包含了一系列批评和解读实践。成为粉丝的一个步骤就是学会全社群偏好的阅读实践;第三,粉丝圈为消费者的社会活动打下了基础。粉丝是对电视台和制作方提出反馈的观众,坚持自己对喜爱的电视剧的情节发展拥有评判和表达权;第四,粉丝圈拥有自己文化生产的特定形式,有自己的审美传统和实践;第五,粉丝圈可以充当另类的社会群体。[1]詹金斯站在全局性的角度对粉丝圈的特征做出了概括,将视角聚焦于网红猫咪的粉丝迷群,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红猫咪的粉丝迷群将吸猫文化的乌托邦一面视作构建自我另类粉丝文化的场所,在这种背景之下,网红猫咪的粉丝迷群逐渐摆脱了一些粉丝圈既有的统一表征,呈现出了一些独有的新特征。 二、新部落中的“吟游诗人”:“狂热性”的消逝 以互联网为主场的新媒介对青年亚文化的影响比其他所有的媒介都要广泛、迅捷和深刻,这种影响不仅包括青年亚文化的传播方式和多样性、它所提供的亚文化文本的存在形式和功能模式,还有亚文化生存和生长的整个生态环境和文化语境。[2]在新的生态环境和文化语境的背景下,借助于现代媒介工具,迷文化的主体高密度高强度地宣泄自我情感、传播信息并开展认同实践。迷们以相同的情愫作为纽带,在赛博空间内“向心”而聚,依赖于数字化的参与形式,形成了一个个“新部落”组织,网红猫咪的粉丝迷群就是互联网技术迭代下的“新部落”集群。“新部落”和“生产方式” “场景”等术语一样,它们都属于后亚文化语境下的理论Key,都是后现代的多元化视角下的亚文化的存在状态。 “新部落”概念最早由法国社会学家米歇尔·马菲索里(Michel Maffesol)提出,他认为在全球各国经历了各类严重的政治事件后,人民将不再满足于强调自身主体差异性的认同,他们需要外部群体的认同和支持,由此代表着一种气氛,一种意识形态的新型的集体形式—“新部落”诞生了。纯粹以赛博空间作为文化实践场所的“新部落”逐渐呈现出与此前青年亚文化部落群体不同的特征,数字化生存背景下的“新

文档评论(0)

科技之佳文库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科技赋能未来,创新改变生活!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1073104000017
认证主体重庆有云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浙江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0832176858X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