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的基本过程.ppt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循环模式与单向线性模式有明显的不同: ①这里没有传播者和受传者的概念,传播双方都作为传播行为的主体,通过讯息的传受处于你来我往的相互作用之中; ②该模式的重点不在于分析传播渠道中各种环节,而在于解析传播双方的角色功能;参加传播过程的每一方在不同阶段都依次扮演着译码者(执行接收和符号解读功能),释码者(执行解释意义功能)和编码者(执行符号化和传达功能)的角色,并相互交替着这些角色。他们传播信息、分享信息和反映信息的过程是往复循环、持续不断的。 因此,奥斯古德——施拉姆循环模式的出现,意味着同拉斯韦尔线性模式的彻底决裂。 (二)双向循环与互动模式 第三十页,共六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强调了人类社会传播的互动性,并把传播双方都看作是传播行为的主体,这是其最大的创新之处。但是,这个模式也有其本身的缺陷。 首先,它把传播双方放在完全对等或平等的关系中(至少从模式本身看来如此),与社会传播的现实情况不符。在现实社会中,由于传播双方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传播资源以及传播能力等方面通常存在着差异,这种完全对等或平等的传播关系与其说具有普遍性,不如说是极少见的。 其次,这个模式能够体现人际传播特别是面对面传播的特点,却不能适用于大众传播的过程。后来,施拉姆自己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提出一个新的模式,以说明大众传播的特点,其中包含了两级传播的思路 (二)双向循环与互动模式 第三十一页,共六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施拉姆修正后的新模式 这个模式充分体现了大众传播的特点。构成传播过程的双方分别是大众传媒与受众,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传达与反馈的关系。 作为传播者的大众传媒与一定的信源相连接,又通过大量复制的讯息与作为传播对象的受众相联系。 受众是个人的集合体,这些个人又分属于各自的社会群体;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之间都保持着特定的传播关系。 施拉姆的这个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传播过程的相互连结性和交织性,已经初步具有了系统模式的特点。 (二)双向循环与互动模式 第三十二页,共六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4.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除施拉姆之外,较全面地提出了传播过程互动模式的还有美国传播学家梅尔文·德弗勒。 1966年,德弗勒在《大众传播理论》一书中论述了所传讯息的含义与所受讯息的含义之间的一致性,对单向或线型传播模式进行了修改,提出了传播的环形互动模式。 (二)双向循环与互动模式 第三十三页,共六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信 源 发射器 信 道 接收器 信 宿 噪 音 信 源 信 道 发射器 接收器 信 宿 大众媒介设施 反 馈 设 施 该模式是在香农韦弗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克服前者单向直线的缺点,补充了反馈的要素、环节和渠道,使传播过程更符合人类传播互动的特点。 这个模式还拓展了噪音的概念,认为噪音不仅对讯息而且对传达和反馈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或要素都会发生影响,加深了对噪音所起的作用的认识。 这个模式的适用范围也比较普遍,包括大众传播在内的各种类型的社会传播过程,都可以通过这个模式得到一定程度的说明。 (二)双向循环与互动模式 第三十四页,共六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5.丹斯模式 双向循环互动模式是对单向传播模式的一种超越,一种进步。但是它们容易引起误解。 F?丹斯认为“传播经过一个完全的循环,不折不扣地回到它原来的出发点。这种循环类比显然是错误的”。为此,他提出一个螺旋模式,以纠正这个缺陷。 我们知道,认识总是螺旋式(而不是直线式)地上升的。丹斯的意思是,在传播过程中,传授双方的“认知场”、“信息场”总是不断累积、扩大的,不然就意味着一切传播都是无效劳动。从宏观上看,正是这种累积性,造就了人类文明;从微观上看,组织也好,个人也好,在传播过程中,都需要自觉地、不断地推陈出新。 (二)双向循环与互动模式 第三十五页,共六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丹斯模式 (二)双向循环与互动模式 第三十六页,共六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丹斯模式为某些用循环方式无法描述与解释的传播现象提供了最好的图解,使我们充分认识到,传播过程的动态发展是一个不断深化知识和信息的过程,现时的传播内容将影响到后来的传播结构和内容。 该模式揭示了传播过程中各种不断变化的要素、关系和环境。它对我们分析不同情境的传播活动形成的传播状态、信息差距及知识创新有重要作用。 人类的传播活动从本质上看,不是一个被动的直线过程,而是一个复杂动态的、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继承性的双向互动过程。 对这一现象认识的不断深化,标志着模式分析方法在把握人类信息交流现象上不断深入与拓展,也显现了人类社会知识创造与更新现象正是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 (二)双向循环与互动模式 第三十七页,共六十四页,2022年,

文档评论(0)

lan0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蓝**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