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课标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必修下第四单元.docxVIP

高中语文新课标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必修下第四单元.docx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高中语文新课标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必修下第四单元 【单元说明】 本单元属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指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跨媒介的信息获取、呈现与表达,观察、思考不同媒介语言文字运用的现象,梳理、探究其特点和规律,提高跨媒介分享与交流的能力,提高理解、辨析、评判媒介传播内容的水平,以正确的价值观审视信息的思想内涵,培养求真求实的态度。” 学习目标与内容: (1)了解常见媒介与语言辅助工具的特点。掌握利用不同媒介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学习运用多种媒介展开有效的表达和交流。 (2)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真实性,辨识媒体立场,多角度分析问题,形成独立判断。 (3)关注当代网络文学和网络文化,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辩证分析网络对语言、文学的影响,提高语言、文学的鉴赏能力。 (4)建设跨媒介学习共同体,丰富语文学习的手段。 浙江师范大学顾之川教授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教材、教学及评价》中对此任务群的理解是: 1.着眼于语言文字运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重点在“阅读与交流”。也就是说,学生学习的仍然是语文,而不是新闻传播学或媒介信息论,仍然是如何确理解和熟练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突出的仍然是语言文字运用,只不过是学习的载体或形式发生了变化。 2.强调不同媒介的互联互通。 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中,所“跨”的媒介,可能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报刊,也可能是网络、影视、广播、手机等其他形式。学生所要阅读与交流的,可以是文字,可以是实物、图片、数字或包含声光电等因素的综合体,甚至可能是博物馆、纪念馆或文物古迹等。 3.指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最终教学目标一定是指向学生的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或梳理探究,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文学鉴赏能力以及分析评价能力,即新课标提出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教材指出: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媒介素养”,即理性的面对全媒体时代,善于运用各种媒介与人沟通,获取信息;能够以正确的价值观审视信息,辨别信息真伪,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本单元“导读提示”指向的语文素养为:“了解不同媒介的特点,学习综合运用多种媒介获取信息、表达交流的方法;理解、辨析、评判媒介信息,辨识其立场,多角度分析问题,逐步形成独立判断;学会正确面对海量信息,恰当筛选利用”,“重在提高媒介素养,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生活 ”。(课本第69页) 本单元的“学习活动”有认识多媒介、善用多媒介、辨识多媒介。这三个学习活动并不是并列关系,而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的。只有让学生对不同媒介的特点有一定的认识,学生才能利用好媒介进行的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的传播,这样学生对媒介的特点又会有更深入的感受和体验,能进一步增强辨识信息的能力,提升媒介素养。? 本单元安排了三篇“学习资源”: 《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与网络语言的发展》回顾了人类信息传播从口语传播、文字书面语传播到电波有声媒体传播再到网络和多媒体传播的发展过程和趋势,分析了各发展阶段信息内容、形式和传播媒介的特点,重点讨论了网络时代信息传播所面临的若干问题和困扰,并提出了“规范中国的网络语言使用,争取网络技术、网络媒体领域的国际话语权”的对策建议。 《传播媒介变迁的社会影响》简要回顾了人类社会媒介技术和媒介形态的发展历程,提纲挈领地揭示了各历史阶段媒介的使用如何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乃至整个社会结构的变迁。文章敏锐地觉察到“继续分别讨论印刷、广播、电视、电话、网络传播的意义正在减弱”,前瞻性地预见到“所有的传媒技术的数字化已经成为可能”,指出“‘传播媒介’正在成为一个包容性术语”,并预言这样的变化将对社会结构带来巨大影响。 《涵养媒介素质,才有最美和声——迎接网上“新集体生活”》明确地提出了媒介素质的概念,主张社会大众都要自觉地“涵养媒介素质”。文章虽短,却密集地提出了与现代网络社会“新集体生活”有关的一系列新现象、新名词、新理念和新问题。 2 【单元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够通过多种媒介获取、呈现、表达信息,有意识地关注信息时代多种传播媒介对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影响,了解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生活。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辨识媒介信息的基本知识、方法,并将其运用于生活之中,提升思维能力;有意识地关注媒体立场,多角度分析问题,形成独立判断;学习判断媒介信息的良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媒介素养。 审美鉴赏与创造:比较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能够撰写具有相应语言特征的文稿,提高信息时代背景下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利用多种媒介传播信息,掌握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介传播信息的相关方法和注意点,并进行有效实践,不断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各学科教育教学资料、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

认证主体周**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4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