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大气的运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高中地理《大气的运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气的运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大气的运动”位于本册教材第一章“地球的运动”和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之后,第四章“水的运动”之前,该安排主要考虑了以下两方面。第一,从对内容本身的认识过程来看,不管是全球尺度的大气运动,还是局地尺度的大气运动,都强烈受到地球运动和地表形态等的影响,同时,大气运动也会直接影响地球表层系统中的水分运动,以及其他物质、能量的交流与转化。第二,大气运动作为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量流、物质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各章节内容(水的运动、太阳辐射、岩石圈物质循环等)一起阐明地球表层系统中的主要自然地理过程,是学生学习自然地理的知识基础。本单元很多图都非常重要,所以整个单元设计是用识图、辨图、析图、填图和画图来贯穿整个单元。 二、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 (1)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2)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本章内容主要围绕大气的运动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展开,分为三节:第一节是常见天气系统,第二节是气压带和风带,第三节是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作为必修第一册中“地球上的大气”内容的深化和延展,本章在地球大气的组成成分、分层结构、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原理的基础上,结合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关于天气和气候等内容,进一步探讨天气系统和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总体上。本章主要按照“天气 →气候”线索行文,从“常见的天气系统”和“气压带与风带”两个方面描述了大气的运动过程。一方面,依据地理时空尺度的由小及大,另一方面,则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从学生常见的、有直观感受的天气过程入手,再逐步过渡到较为抽象的气候形成、特征以及影响等内容。 三、单元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二)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远用示意图,指出主要的气压带和风带并说明其分布特点,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综合思维: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结合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运用相关示意因,結合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分析其气候形成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人地协调观:通过网络媒体等了解我国各地不同季节经常发生的天气现象, 并能通过本节学习解释常见天气的成因,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地理实践力:引导学生通过兴趣小组活动从各个渠道收集我国不同城市各个季节常发生的天气现象让学生获得实践性体验。 四、课时教学安排 五、课时教学目标 第一节 常见天气系统(第1课时) 区域认知:运用示意图,分析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综合思维: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人地协调观:通过网络媒体等了解我国各地不同季节经常发生的天气现象,并能通过本节学习解释常见天气的成因,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地理实践力:引导学生通过兴趣小组活动从各个渠道收集我国不同城市各个季节常发生的天气现象让学生获得实践性体验。 第一节 常见天气系统(第2课时) 区域认知:了解影响我国天气的常见天气系统。 综合思维:通过对气旋、反气旋的对比分析,学会绘制气压系统的示意图,培养读图、填图、绘图技能,学会搜集、整理信息的方法。 人地协调观:激发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养成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地理实践力:了解气旋、反气旋的概念;理解它们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情况,并能进行简单的天气形势分析、预测和预报。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 综合思维:通过示意图和材料,理解分析影响大气环流的形成因素,培养综合思维。 区域认知:理解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特征,培养对各纬度区域的主要气压带、风带的认知,以及对气候影响的初步认知。 人地协调观: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构建人顺应自然环境的人地协调观。 地理实践力:通过绘制示意图和制作模型,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锻炼地理实践力。 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 区域认知:分组合作探究,列表对比东亚季风、南亚季风的区别。 综合思维:观察“海陆热力环流”模拟实验,理解海陆分布因素的作用下,全球气压中心的分布特点。 地理实践力:运用季风环流解释常见地理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