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古诗三首《石灰吟》(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docx

10古诗三首《石灰吟》(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石灰吟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注释及背景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模仿视频诵唱古诗。 3,体会诗人赞美了石灰坚强不屈的精神。 4,了解托物言志诗的一般特点,知道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感受中华民族的“清”文化。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诗人赞美了石灰怎样的精神。 教学难点:联系作者生平,感受中华民族“清”文化。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受诗体 在王昌龄的笔下,好男儿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在李贺的笔下,好男儿是“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的抱负,那么,在于谦的笔下,好男儿又有怎样的志向呢?咱们这节课继续走进于谦的《石灰吟》。 二、问题导学,合作交流 1.大家上节课学的怎么样?老师可要来检测检测你们的朗读的学习情况。来,所有同学一起读,石灰吟,预备起。(不错,节奏分明,读出了古诗的韵味。)孩子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古诗的前两行写的是形成石灰的过程。那么作者赞美了石灰怎样的品格呢?咱们今天走进诗中的后两行,走进字里行间。请孩子们自由的朗读古诗,找出最能体现石灰品格的词语,圈出来,也可以在旁边写上你的批注,开始吧! 2.找到一处以上的同学请举手,不着急,同桌之间交流交流,“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学生汇报,体会人格 1.孩子们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你们已经准备要分享了。哇,你闪烁着自信的光芒,好请你来。其他孩子注意了,善听是善学的表现。 预设一:不怕。(板书) 师:不怕是什么意思?不害怕。透过这不怕,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生:你仿佛看到了石灰经过千锤万凿。经过烈火焚烧。经过粉骨碎身。他也没有丝毫的畏惧。他也把它当做一件很平常的事。 师:你还结合了上下文来进行理解,这真是学习的好方法。 透过这不怕,透过你想象的画面,你感受到了石灰怎样的品格?不畏艰险,不怕磨练,不怕牺牲,勇于献身。(相机板书) 这种不怕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不怕。这种不怕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不怕。谁来把这样的情感送进你的朗读中。高手在哪里潜伏? 相机对学生的朗读进行二次指导:想象一下,当你不怕的时候,你的语气是怎样的?有力的,坚定的。来带着这样坚定的语气再试试。 师:这石灰经历了这么多磨难。是为了什么?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清白是什么意思啊?(板书)。聪明的大家已从注释中找到了答案,是的,高尚的节操。看来结合注释也是了解古诗的好方法。也就是说石灰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间。 师:“读书贵有疑”,作者仅仅只是在赞扬石灰吗?你觉得他还写了谁?小组之间讨论讨论。 小组汇报:作者表面是赞扬石灰,不怕粉骨碎身的顽强精神,其实是在写自己的志向,他希望自己像石灰一样,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人。 教师总结:这种借助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的诗我们在上节课学过,我们叫做托物言志诗。(板书) ?预设二:清白(板书)。奇怪啊,奇怪!我们看看四周,就这颜色看,用哪个词可能更准确?(洁白)课时,他怎么就选了清白呢?难道仅仅是选词偶然的原因? 师:(如答不出)可以讨论讨论,是的,表面上是写石灰的清白,实际是写——自己的志向,他希望未来的自己也成为——像石灰一样清清白白的人。清白,一语双关,借物喻人,在这里,我们起了一个专有名字:托物言志(板书)。这样诗,咱们接触过:《墨梅》我家——《梅花》墙角树枝—— 2.联系诗人时代背景,解读人物内心 读到这里我们不得不联系诗人的生平。请看老师为大家带来的资料,读完你想用哪个词来形容诗人? 预设: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不同流合污。 相机评价:(预设故事“抗敌”)国家危难挺身而出,这是一种担当一种责任一种清白。一生天下为公,一生两袖清风,这是一种人格一种清白! 师:师:同学们,的确,于谦的一生就是这样传奇的一生: 那年他寒窗苦读,金榜题名时,他一定是暗暗告诫自己——“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那年,他为官清廉,不肯同流合污,他一定是在心里默念着——“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是呀,一首诗就是一辈子,他,就是于谦。 四、迁移诵读,触摸意象 师:有的死了,他还活着。于谦死了,精魂永存。同学们,到今天,清白其实已经是一个绝美的文化符号、一种至美的人格境界!古往今来,于谦们一直生生不息!请看——逆着时间的河流走——你瞧,顺着时间的车轮前行—— (课件出示:两袖清风——郑板桥,廉洁清正——屈原,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吃亏”书记——李连成)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还有疑问?老师有疑问:不就是石灰吗?你看人家《竹石《梅花》《墨梅》,多直接,他为什么偏偏多写一个吟呢?其实这里有一个秘密:吟课不仅仅像注释上所说,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更是一种读诗方式,请听(课件:吟诵)——好听吗?会吗?我也不怎么会?咱们换一种好听好学的?(视频:经典咏流传《石灰吟》)(诵读结课)。 板书设计 ?

文档评论(0)

139****94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苟**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