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常见病预防.pptx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秋冬季常见病预防知识第一页,共三十四页。呼吸道传染病 ?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高发季节,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脑、水痘等。一旦有传染病的传入,即可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造成疫情扩散。 第二页,共三十四页。第三页,共三十四页。一、流感第四页,共三十四页。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急性流感患者是本病唯一的传染源,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病后7日后仍有传染性,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第五页,共三十四页。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短,一般1-2日,短者数小时,最长3-4日。发病步骤,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道的症状往往较轻。第六页,共三十四页。预防: 1.患者隔离和治疗一星期。 2.患者用过的食具和衣物等煮消毒或阳光暴晒2小时。患者的房间可用紫外线照射或食醋熏蒸,进行空气消毒。第七页,共三十四页。预防3.流感流行期暂停集会和集体活动,不到病人宿舍或连队串门。 4.流行期间可以用抗病毒药物作预防,如板蓝根。 5.流感疫苗或病毒疫苗注射,在半年到一年左右有预防同型流感作用。 第八页,共三十四页。二、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人是腮腺炎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腮腺炎患者和健康带病毒者是本病的传染源腮腺炎主要在儿童和青年中发生,腮腺炎在冬春季节发病较多,但全年即可发生感染流行。 ?第九页,共三十四页。 腮腺炎是由患者和健康携带者的唾液中分离出病毒。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在短期内接触到易感着的口腔亦可引起感染。本病潜伏期4-21天,平均18天。病毒侵入上呼吸道粘膜并在局部生长繁殖,第十页,共三十四页。患者受感染后,大多无前驱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腺肿大或者两侧腮腺同时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开口和咀嚼时疼痛明显,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常可波及邻近的颌下腺,台下腺和颈部淋巴结。腮腺肿大可持续5日左右,以后可逐日减退。全部病程约7-12日,可并发睾丸炎、卵巢炎、脑膜炎等。 第十一页,共三十四页。预防:及时隔离患者直至消肿为止,服用中药抗病毒冲剂预防。 第十二页,共三十四页。三、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冬春季好发。病人为主要传染源,通过飞沫经空气及病人用具传播,传染性强。 第十三页,共三十四页。主要症状:潜伏期1-2周,发病初期伴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症状。1-2周后躯干皮肤出现斑疹,数小时后转化成丘疹、疱疹晶亮伴瘙痒,抓破后能留下斑痕。皮疹分批出现,大小不一,故同一部位皮疹可同时存在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疹。 第十四页,共三十四页。 第十五页,共三十四页。预防:及时有效隔离患者,直至结痂脱落。 第十六页,共三十四页。其他 鼻炎:患者会出现鼻塞,流清水涕,鼻痒,喉部不适,咳嗽等/tianjin/tbbd/201010/2110760.html症状。其中急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受天气影响较大。 第十七页,共三十四页。哮喘寒冷季节容易受凉而导致呼吸道感染,天气突然变化,可激发支气管哮喘发作。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第十八页,共三十四页。 支气管炎:当气温骤降、呼吸道小血管痉挛缺血、防御功能下降等可致病。慢性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部分病人可发展成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第十九页,共三十四页。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总体原则应为以下几点: 1.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 2.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3.宿舍、俱乐部等得活动室注意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第二十页,共三十四页。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总体原则应为以下几点:4.加强巡诊力度,以便及早发现病人,及早采取措施; 5.适当的采取预防性服药措施; 6.不到卫生条件差,没有消毒设施的小餐馆用餐; 7.针对性的开展预防接种。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四页。肠道疾病第二十二页,共三十四页。一、细菌性痢疾? 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四页。预防措施: 1.加强对饮水、食品和粪便的管理; 2.灭蝇灭蛹,改善环境卫生; 3.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 4.流行期间,可口服大蒜、马齿苋、地锦等,有一定的预防效果。5.定期有效消毒。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四页。二、秋季腹泻  主要是因为乱吃东西兼受凉的缘故。而且秋季病菌繁殖快,食物易腐败,是肠道疾病的多发季节。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四页。预防措施:1.不能乱吃及暴饮暴食,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 2.防止腹部受凉,适时增加衣服,夜间睡觉时要盖好被褥,以防止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 3.加强运动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许**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