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题结题-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效率的研究结题报告汇编.doc

微课题结题-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效率的研究结题报告汇编.doc

  1. 1、本文档共8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9 市教育教学微型课题申请·评审表 负责人 A 工作 单位 县实验中学 联系电话 参 研人 员 姓 名 职 称 学 历 工 作 单 位 B 中学二级 本科 县实验中学 C 中学一级 本科 县实验中学 课 题 名 称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效率的研究 选 题 缘 由 衡量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唯一标准,是学生课堂参与程度。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课堂,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近年来的教学研究与实践证明,从“学生参与课堂效率”的角度来研究课堂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纵观全国各地多种成功的教学模式,如“江苏洋思教学模式”,河南西峡“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山东青岛“和谐互助”教学模式等,无不在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上想办法,尽可能采取多元化的手段让学生“动”起来,即让学生的个性张扬出来,思维活跃起来,手脚解放出来,从而达到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在我县这方面的研究零星,没有形成统一的共性。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提出“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效率”的研究课题。 研 究 设 想 (1).提高教师的提问技巧。教师提出问题既不能过易也不应过难,应该基于学生起点,问题的设计一定要系统。知识本身与生活本身联系的紧密程度则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的提问应具备实用性,教学要有足够的力度让学生产生成功体验的,通过解决问题,感受获得知识的快乐。 (2).加强“问题”的设计技巧。学习内容本身无法选择,但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学习活动”的设计就是做菜的过程,顾客愿意不愿意吃,全靠厨师的手艺。在备课时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喜欢学,学得快,学得好,而不是首先考虑自己如何教得更轻松,更顺畅。教学的最终目的必然要落脚到学生身上,所以就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进行设计,使学生更充分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3).增强教师的语言技能。语言是最直观的教具,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多了解中外科学家的故事,善于学习、加强解题技能以提高自身素养,并把数学和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让自己的课堂讲授语言清晰、准确、有幽默感,有含情度,这样,学生就会主动认真地听讲,不至于走神,学生的参与度自然就高了。 单位 审查 意见 ?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县(区) 意 见 ? ? ?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市级 审查 意见 ? ? ?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注:1.课题组成员不得超过三人(含课题负责人),且当年只能承担参与一项课题研究; 2.正文宋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2页的范围内。 登记号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课题名称: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效率的研究 注意事项:本活页中一律不得出现申报人、主要参与者及有关单位等有效信息,否则按放弃申报处理 课题设计论证 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衡量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唯一标准,是学生课堂参与程度”。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课堂,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近年来的教学研究与实践证明,从“学生参与课堂效率”的角度来研究课堂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纵观全国各地多种成功的教学模式,如“江苏洋思教学模式”,河南西峡“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山东青岛“和谐互助”教学模式等,无不在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上想办法,尽可能采取多元化的手段让学生“动”起来,即让学生的个性张扬出来,思维活跃起来,手脚解放出来,从而达到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在我县这方面的研究零星,没有形成统一的共性。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提出“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效率”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动机。 作为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力求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周围的事物,提出有关问题,从而使学生发现我们所学的知识就在自己身边。这不仅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所学知识广泛应用的价值。预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和实践活动是使学生学会思考、分析问题的有效策略,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方法。 (二)满足学生实践活动和实际操作的需求。 学生的思维形式是以鲜明的形象性和具体特征思维为主,并逐步过渡向逻辑思维,

文档评论(0)

w974043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