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谷物中其他成分.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粮食、油料如小麦、玉米、稻米、高粱、大豆等一般含有脂肪酶,一般在种子发芽后迅速产生。 脂肪酶一般存在谷物糊粉层中,在正常情况下,脂肪酶与其作用的底物在细胞中有一个固定的位置,彼此不会发生反应,但是当被制成成品粮时,酶与底物有了相互接触的机会,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成品粮相对原粮更难保管。 2、植酸酶 在谷物如小麦、稻米、玉米以及一些豆类作物中,都含有植酸酶,植酸酶可以水解植酸,生成肌醇和磷酸。 植酸酶的基本性质。 小麦、稻米、玉米、高粱等谷物糊粉层中均含有植酸,植酸与钙可以形成难以溶解的钙,容易降低钙的生物利用率。 植酸酶的存在可以使植酸水解,这不仅可以促进钙的吸收,而且生成的肌醇还是人体的重要营养物质。 植酸酶在成熟的种子中才出现,它对干燥和冬眠的种子中的植酸不发生水解作用。 当储藏条件不适当时,该酶就要发生催化植酸的水解作用。如小麦贮藏在温度高、湿度大的条件下,无机磷含量增加,同时植酸含量下降。 不同来源谷物和谷物的不同部位的植酸酶活力不同。 植酸及植酸酶的工业用途。 第四节 维生素 维生素是维持人和动物机体健康所必须的一类营养素,不能在体内合成(或合成量难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由食物供给。 维生素的生理作用 谷物中维生素含量分布 加工精度的影响 常见的各主要维生素的类别和命名 类别 名称 脂 溶 性 VA,视黄醇(retinol) VD,钙化醇(calciferol) VE,生育酚(tocopherol) VK,凝血维生素(phylloquinone) 水 溶 性 1、维生素B族 VB1,硫胺素(thiamine) VB2,核黄素(riboflavin) 泛酸,(遍多酸)(pantothenic acid) Vpp,尼克酸,尼克酰胺(nicotinic acid and nicotinamide) VB6,吡哆醇(pyndoxine)及其醛、胺衍生物 生物素(biotin) 叶酸(folic acid) VB12,钴胺素(cobalamin) 2、维生素C,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 3、维生素P,通透性维生素(pioflavonoids) 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A 维生素A1(视黄醇) 维生素A2(3-脱氢-视黄醇) 全反型 全反型 植物性食品:维生素A效能的物质,如各种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 β-胡萝卜素(β-carotene) 第四谷物中其他成分 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半纤维素和果胶质 ) 。 D-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连接的直链状高分子化合物,没有分支。 不完全的结晶体(结晶化度60~70% )、高度有序。 水不溶、无还原性、可发生成酯,成醚反应。 可以抵抗许多生物体及酶的攻击。 纤维素是茎杆、粗饲料及皮壳的主要成分(40~50%),果皮(30%),胚乳(0.3% 一、纤维素 第一节 非淀粉多糖 纤维二糖基 纤维素的基本结构,X代表聚合体的长度 二、半纤维素(hemicellulose)和戊聚糖(pentosans) 广泛分布在植物界,是构成细胞壁和将细胞连在一起的粘连物质。 化学结构很不一致,从β-葡聚糖到可能含有戊糖、己糖、蛋白质和酚类物质的多聚体,变化多样。 组成其基本成分的糖类包括木糖、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葡糖醛酸等。 半纤维素结构多样,化学组成很不相同,在水中有不同的溶解性(水溶性和水不溶性)。 小麦粉中含有1.0~1.5%水溶性戊聚糖,水不溶性戊聚糖2.4%, 糖类:D-木糖、 L-阿拉伯糖、 L-半乳糖,和蛋白质。 其主链是以β-1,4键结合的D-吡喃木糖残基,在2、3位上有一个脱水L-呋喃阿拉伯糖残基。 小麦粉水溶性戊聚糖 小麦胚乳中,水不溶性戊聚糖可以从水洗除去面筋之后,剩下的浆液(尾淀粉)之中分离。 水不溶性戊聚糖中主要含有的单糖有D-木糖、L-阿拉伯糖和D-葡萄糖,其结构与水溶性戊聚糖类似,但分枝程度更高。 阿魏酸 低聚糖一般是由2~10个相同或相异的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糖,亦称为寡糖,用稀酸可将其水解成单糖。 低聚糖中以双糖分布最为普遍。粮食中主要的低聚糖有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棉子糖、水苏糖等。 三、低聚糖 (1) 改善人体内微生态环境,有利于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增殖,调节胃肠功能; (2) 改善血脂代谢,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 (3) 低聚糖属非胰岛素所依赖,不会使血糖升高,适合于高血糖人群和糖尿病人食用 ; (4) 发热量很低,很少转化为脂肪; (5) 不被龋齿菌形成基质,也没有凝结菌体作用,可防龋齿。 低聚糖的功能作用 普通小麦中含

文档评论(0)

smartxiaohul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