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基础.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地震勘探基础 从表可见,不同岩石或地层之间,存在着波速和波阻抗的差异,因而不同岩性的分界面,往往就是地震波的反射或折射界面,这是开展浅层地震勘探工作的基础。 岩  石 速  度 Vp(m/s) 波阻抗 104g/cm2s 岩  石 速  度 Vp(m/s) 波阻抗 104g/cm2s 风化带干砂、砾石 泥 湿砂、砾石 粘土 疏松砂岩 泥灰岩 致密砂岩 100~150 100~600 500~1900 200~2000 1200~2800 1500~2500 2000~4700 1800~4300 1.2~9 2.8~14 3.8~30 3~40 15~65 27~60 20~120 40~116 泥质片岩 灰岩、白云岩 硬石膏、岩盐 煤 水 冰 2700~4800 2000~6250 4500~6500 1600~1900 310~360 1300~1400 1430~1590 3100~4200 65~135 35~180 110~140 20~35 0.004 12~15 14~16 30~45 二、影响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地质因素 地震勘探中,影响波传播速度的地质因素很多,除具有不同岩石成分和结构的岩性外,主要还与岩石的密度、孔隙度、孔隙充填物、地质年代、埋藏深度等因素有关。 1.密度 沉积岩中波速与岩石密度相关,两者关系为 如果岩石密度处于1.9g/cm3与2.7g/cm3之间,则V、ρ间存在线性关系,表达式为: 由于自然界大多数岩、矿石的密度处于1.9g/cm3~2.7g/cm3之间,因此式(2.2)有着更重要的实用价值。图2.1表示了不同岩石的密度与速度的关系。 2.孔隙度 图2.1 不同岩石的密度与速度的关系曲线 单相介质:只有同一岩相的介质。 双相介质:由两种岩相组成的介质。 对于一块岩石,从结构上来说,由二部分组成: 一部分:矿物颗粒本身,岩石骨架(基质); 另一部分:各种气体或液体充填的孔隙。 岩石实际上是双相介质,地震波就在这种双相介质中传播。 时间平均方程:计算波速和孔隙度之关系的公式 (2.3) θ——孔隙度,V ——波速,Vm —— 骨架波速,VL ——孔隙介质波速 方程说明:波在岩层中传播总时间 = 骨架时间+充填物时间。 一般:波在流体中传播速度<骨架波速。因此,孔隙度大的岩石,波速减小;反之,孔隙度变小,速度增大。 图2.2 孔隙度和速度的关系曲线 孔隙度的变化也会影响岩石密度的变化,密度和孔隙度之间成反比关系,孔隙度增大,岩石密度相对变小,反之则变大。 3.孔隙充填物 V气<V油<V水 充填物不同→ V·ρ不同→R不同。三者之间会形成良好的波阻抗界面。 4.风化程度 风化作用使岩体矿物变异、原生结构破坏导致质点间弹性联系减弱岩体波速随风化程度增加而减小。下表给出了长江三峡坝区结晶岩(闪长花岗岩)中不同风化带的波速。 表2.2 长江三峡坝区结晶岩中风化带的波速 从上表可见,全、强风化带其波速要比新鲜岩体小得多,而微风化带与新鲜岩体几乎波速不可分。波速因岩体受风化而减小的特征是浅层地震勘探划分风化带的重要依据。 风化带 全风化带 强风化带 中风化带 弱风化带 微风化带与新鲜岩 波速(km/s) 0.5~1.5 1.5~3.0 2.5~5.0 4.5~5.5 5.0~5.85 5.其它因素 地质年代、埋藏深度、地压力。 一般:年代越久,埋藏越深 →上覆地层压力时间越长,强度越大→孔隙度变小,密度增大。 第二节 地震介质的划分 在讨论地震波传播速度与深度的关系时,把实际的岩层假设为均 匀介质、均匀层状介质和连续介质。这是为了方便问题的研究。 先从理想简单的情况入手,然后再去讨论实际的复杂的情况,这种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由理想条件到实际条件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是科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 一、均匀介质 定义:波速不随深度变化,各向同性,最理想的假设。 定义:速度随深度成层分布,在V—Z坐标中的图象是阶梯状的。最简单的层状介质称水平层状介质。 二、均匀层状介质 定义:速度随深度成层分布,在V—Z坐标中的图象是阶梯状的。最简单的层状介质称水平层状介质。 层状介质模型是最常用的物理模型,因为在沉积岩地区岩层有很好的成层性,把实际地层理想化成层状介质具有实际意义。 图2.3 (a)均匀介质 (b)层状介质 (c)连续介质 三、连续介质 定义:速度随深度的增加连续缓慢地增加,在V—Z坐标中的图象是一条平滑的曲线

文档评论(0)

smartxiaohul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