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爱满天下”思想对乡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思考 论文.docx

浅谈“爱满天下”思想对乡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思考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爱满天下”思想对乡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思考 摘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教育的献身之言。陶先生对自己清俭一生,却在幼儿教育上毫不吝啬,挥洒出无尽的爱与真诚。在这位乡村教育家眼中,“爱”的教育是平等的,是每一个孩子都应享受到的,不因城市或乡村而有区别,并提出:“教育为公已达天下为公”。在当今教育环境下,陶行知“爱满天下”的思想,让教师对乡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有了新的思考。 关键词:爱满天下;奉献;乡村留守儿童;用心。 陶行知先生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并致力于发展乡村教育,他认为“最需要、和最欢迎幼稚园的地方是农村”。现如今,农村的幼儿园大多能建起,但根据《2020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占全国儿童的21.88%,与2015年相比,我国乡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名。 乡村留守儿童一直是当今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这些孩子们大多有着空白的家庭教育、贫乏的教育环境、短缺的教育资源......。但他们最需要的,就是“爱”,陶行知先生用“爱满天下”的思想将其一生奉献给孩子们,也为我们年轻教师作出了最真诚的表率,面对留守儿童,教师应如何用心用爱浇灌其成长?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不要把乡村当成跳板,忠诚奉献于教育 陶行知先生是现代著名的乡村教育家,第一所乡村幼稚园是他一手创立,他爱着乡村的土地,深爱着土地与农民的孩子。他重视乡村教育,并提出“爱家乡、爱农村、爱农民”的思想,也正是因为有众多像陶行知先生这样忠诚奉献的前辈,乡村孩子们的教育才能一步一步发展起来。 而现在的农村幼儿园教师流动性比较大,特别是一些较为年轻的教师。[1]且教师队伍存在着“留不住、用不好”的弊端,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理解教育的真正意义。 现在全国的乡村教师总数290万,只占全部教师的1∕4。我所在的城市大部分城区园每个班都达到满员标准,但还是有很多幼儿报不上名,只能去私立幼儿园。而乡下幼儿园孩子少的可怜,大多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在外务工只有过年才会回来一次,而这些幼儿只能将对父母的思念转移在教师身上,可即使如此,也挽留不住部分教师奔向城中心的脚步。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育为公已达天下为公”,我们不光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发展,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更是要促进整个教育的公平,对天下孩子的公平。他在《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陶行知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中写到:“进行幼稚教育之普及要有三个步骤,第一步便是改变我们的态度。”教师对于教育的态度应是奉献与忠诚的,教师应留在有需要教育的地方,不论是城里,还是乡下,孩子们需要的地方,才是教育应扎根的地方。 二、爱如父母,爱而有度 教师要用像父母般的爱来关心每一个留守儿童。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相隔千里,沟通机会少,真正享受到的家庭温暖很少。而教师的角色对他们来说无异于是一份情感的寄托,很多幼儿的父母常年在外,他们与老师相处的时间比与自己父母相处的时间要长,因此,教师为幼儿创设的教育环境对他们的社会发展影响重大,为幼儿创设温暖、宽松、愉快的教育环境,是幼儿形成对人对事正确态度的重要因素和良好起点。但教师并不能因为留守儿童长期缺爱而一味地溺爱儿童,使其缺乏应有的规范与规则,这需要教师用心创造良好的师幼氛围,[2]教师对幼儿的关心态度和蔼如母亲,对幼儿的教养规范要恩威并施如父亲,幼儿在这样“有差别”的爱中,更能完善两性认同的发展,有益于幼儿心理健康,为它以后的自我认同感发展及社会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们不仅要爱满天下,更要“爱而有度”。 对于留守儿童,教师的观察要有像父对自己的亲生孩子般敏锐,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与关爱,留守儿童更容易在发展的关键期与敏感期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导致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幼儿更是如此。[3]教师应当关注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预防幼儿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在平时的一日活动中认真观察幼儿各领域的活动状态,特别是一些表现特殊的儿童,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来引导农村留守儿童的发展。 三、活动不浮于表面、用心追踪幼儿的发展 教师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应当是追踪式的、落实到位的,幼儿每一步的发展、存在的不足之处、解决问题的水平、获得进步的方式与程度等,都是要老师去细心观察的,而不是每天拍几张照片就敷衍了事的。 农村的环境有很多特殊性,[4]它的自然条件、人口素质与结构、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与城市的大环境不同,更与书本上的撰写的课程规划不同,教师不能因为便捷就照搬书本的内容,给孩子上不适合其环境条件、心理条件的教学活动。 我曾经看到一位乡村教师,他给留守儿童带来一节关于种植小麦的课程,由于孩子们对于农活大多比较在行,都能够熟悉小麦的种植流程,但老师要求幼儿必须表现出对种植小麦并不了解。在他的镜头下,孩子们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