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培养学生数学参与意识中应用 论文.docx

浅谈‘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培养学生数学参与意识中应用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培养学生数学参与意识中应用 摘要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及教育思想,强调了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来获取知识,同时也强调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在获得知识过程中的作用,而镇也恰好拟合我们现在的教学改革的核心以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参与学习能力,可以说学生的主动参程度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是提高课堂效率、也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精神的行之而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 核心素养 主体 参与 课堂效率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生活及教育思想,强调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同时也强调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在获得知识过程中的作用,而这也恰好拟合我们现在的教学改革的核心以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数学课程标准着重体现以人为本,注重每一个个体的发展,可以说,课堂效果直接是由学生积极参与决定的。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是提高课堂效率、也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精神的行之而有效的途径。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是提高课堂效率、也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精神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抽象概括和严密的逻辑是数学学科特点,学生学习数学更需要积极思考、深入理解,因此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既要重视老师的教,也要重视学生的学,同时还要努力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会学数学! 基于本人在教学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研究和尝试,下面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参与问题生成过程,培养探究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经以种田为例,他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就应该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中,创设问题情景,注重让学生在现实情景和已有生活知识经验基础上学习数学,想方设法让学生这个主体参与课堂教学中来,已成为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努力使学生在恰当的情境下学习数学,是培养学生形成六大数学核心素养关键。好的情境能够使学生重新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启发学生学习思维,同时使学生建立对数学的良好情感,促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渴望,可有效发挥学生主体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体现出‘教学做合一’理念。 在教学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这一课时时,我创设了如下情景:师:“同学们都见过市区路边的广告牌,我们知道可以把地面和广告牌抽象成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 生:“垂直” 师:“为什么垂直呢?” 生1:“因为它有几根柱子” 生2:“柱子可以抽象成直线,广告牌可抽象成平面,可以理解为平面内有一些平行直线垂直于地面” 通过这样的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探究,不仅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去,而且也让学生体会了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化归思想。 二.研究学情,合理设计,面向全体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教师如何教,关键是看学生如何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教的内容还要考虑学生已有的学情储备。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来源于不同的教育背景、认知方式,他们同时还有不一样的爱好以及心理特征,必然存在着差异和个性。如果站在学科本位的角度,用统一的、既定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忽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发展的差异,必然会打击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无利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顺利实施。 为了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首先在教学中应当考虑充分,教师应该构建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和发展。 如:斜靠在墙上的长为13米的竹竿AB(如图),竹竿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12米,如果竹竿端点A沿墙壁下运动一米,端点B会怎样运动? 设计探究如下: (1):底端滑动距离是多少?与1米有何关系 (2):⊿ABO与⊿CDO周长面积分别是多少? (3):在竹竿端点A在沿墙面上下运动过程中,⊿ABO的面积何时最大,周长何时最大? (4):在端点A沿墙面上下运动过程中,AB中点的轨迹是什么? (5):在(4)中轨迹曲线与x轴围成曲边图形,你能计算其面积吗? 通过以上问题设计,循序渐进,螺旋递增,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不断提高,每个学生都能够从中找到自己的解决方法,从中有收获。 三.巧妙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求知欲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教学活动只有用心才能入心。认知冲突就是人在认知过程中的‘障碍’、‘不协调’因素,也是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的某种差距从而产生的认识不平衡,也是促使人解决问题的‘内驱力’。课堂教学生适时出现认知冲突,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也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可使学生达到对知识应用和生成过程的期盼,激活大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强化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欲望,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和应用的兴趣。 如在学生学习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