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3《回忆鲁迅先生》说课稿(部编版)含2个课时.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3《回忆鲁迅先生》说课稿(部编版)含2个课时.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年级语文下册-3《回忆鲁迅先生》说课稿(部编版) 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回忆鲁迅先生》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属于自读篇目。本单元课文展示了杰出的文学家、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的精神品质,以及他们的独特个性,辉煌成就;学习本单元课文不仅要让学生感受杰出人物的非凡气质,更要唤起孩子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二、说教学目标 1.了解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理解他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世界。 2.品味本文朴实无华而又情感真挚的寓言,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与敬仰之情。 3感悟伟人的凡人世界,真人情怀。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梳理文章内容,把握鲁迅人物特点,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品析细节描写,理清片段间关联。 四、说学情 我所教的年级是七年级,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我设计了教学,先有图片导入,然后根据误文内容帮助学生去鉴赏人物,善于抓细节。培养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五、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新语文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其次提升对阅读教学的认识,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由知识为本位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转移.第三尊重学习规律,把握阅读教学原则,坚持紧扣文章中心,联系上下文,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巧设问题,积极引发学生思考,积极推进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实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要“对课文内容的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够提出自己看法和疑问,并能够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为此本节课我主要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感悟,运用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 说学法: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近多半年的学习,在语文课堂已初步掌握了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如精读、略读、速读、泛读、圈点勾画、批注等,它将有助于课内的阅读教学,也有助于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加之七年级学生的自我表现欲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圈点批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分析理解课文。 六、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提起鲁迅,很多人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其实,他十分关心爱护进步青年,因此,他的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让我们一起来走进鲁迅,感受鲁迅。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1.文学常识 (1)关于鲁迅 出示鲁迅先生的《自题小像》,请同学谈谈对鲁迅先生的印象。实际上,鲁迅先生是也是非常平易近人的。 鲁迅(1881—1936),20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也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之一,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文学不过是他传播思想的武器。 鲁迅的作品对人的精神创伤与病态进行无止境的发掘,对中国人的“奴性”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是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伟大拷问 。 他残酷地鞭打着人的灵魂,也反对任何形式的忍从,他始终维护人的思想的独立性和不妥协性。 主要作品: 小说集: 《呐喊》 《彷徨》 散文集: 《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 《野草》 杂文集: 《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 部分作品简介: 《在酒楼上》 平庸对人的吞噬,绝望的反抗 《肥皂》 对意淫的伪君子的幽默讽刺 《社戏》 对纯正善良的人性的呼唤 《纪念刘和珍君》 对生命的人道主义关怀,对革命的反思 《论“他妈的”》 封建等级制度造成的卑劣心理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广大群众争相奔赴万国殡仪馆瞻仰遗容,中共中央也来电吊唁。22日,送葬群众多达数万人。鲁迅遗体覆盖着上海民众所献"民族魂"的旗子,安葬于虹桥万国公墓。(出示鲁迅遗容图片) 毛泽东评价其: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才气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2)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女作家,原名张乃莹,另有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人。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蜚声文坛。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不久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了香港。重病的萧红陷落在九龙,在一所临时医院里去世。 这位自传型的、抒情型的女作家,一

文档评论(0)

159****6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