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日朵雪峰之侧》解读与课题实录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峨日朵雪峰之侧》解读与课题实录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峨日朵雪峰之侧》课堂实录 【教学设想】 髙一的学生虽然已经有了一些阅读新诗的经验,但他们与新诗还是有一些隔膜的。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对新诗的态度大多是轻视或畏,惧的。如何克服这两种心态?一是要让学生体会到新诗的特质,二是要教给学生解读新诗的方法。 曾听学生说,所谓新诗,就是把一句话或一篇文章拦腰砍为几段,分行写出来。真的是这样吗?正好《峨日朵雪峰之侧》中有一句非常特别的分行,可以让他们分析一下,进而体会新诗分行背后的用心和深意。分行,恰恰是诗与文相比较最显著的特征,不注意这个特征,也难怪有人读诗如读文了。 在诗歌解读的方法上,我主要运用了“视角”来引导学生还原现场,进入诗歌的情境。既然是诗歌,那知人论世、意象分析的方法就依然是有效的。学生学习了不少古诗,对这些方法应该是比较熟悉的。但既然是新诗,自然也就有它的“新颖”处。如何让学生在旧瓶中尝到新酒的滋味,这就需要教师下一番功夫。首先,我不打算按部就班先介绍作者,而是直接从诗歌入手,在解读中逐渐引出学生对昌耀的好奇,然后再适时地予以介绍,以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其次,我紧紧围绕“蜘蛛”这个意象,让学生体味诗人在它身上倾注的复杂丰富的情思。较之古诗意象的刻板固定,新诗的意象更偏重个人的感觉,更能真实地反映诗人的思想和情绪。最后,通过留作业的方式,让学生比较这首诗的初稿和定稿,让他们去品味、评价。这一方面是课堂学习的延续和深入,另一方面也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课堂实录】 —、导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的这两句诗可谓写尽了登高的豪情。古人登高必赋,他们或思乡,或怀人,或伤己,或怀古;或喜,或忧,或歌,或哭,留下了大量的优秀诗作。然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昌耀的这首《峨日朵雪峰之侧》,无论是语言还是情感都为我们呈现出别样的意味,这大概就是新诗之所以称为新诗的魅力之一。 今天我们这堂课有三个学习任务,一是赏析诗歌的标题,二是揣摩诗歌的视角,三是分析分行和意象。 二、赏析诗歌的标题 师:首先,我们来看看诗歌的标题一峨日朵雪峰之侧。老师试着将它改了一下,改成了一无名山峰的一边。大家比较一下哪个好,为什么? 生1:“峨日朵雪峰之侧”更好。“峨日朵”应该是当地人一可能是少数民族对那座山峰的称呼,虽然我们不知道它的含义是什么,但总比“无名山峰”要好。 生2:“雪峰”和“山峰”相比,换了一个“雪”字,感觉大不相同。 师:是的。“峨日朵”应是当地藏族或蒙古族对这座山峰的称呼,它给习惯了汉语表达的我们带来了一种“陌生的新奇感”。另外,“之侧”比“的一边”更简洁,更书面化,还带有一点文言色彩。事实上,诗人昌耀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表达新奇、文字典雅,注重形象的美感,这些都是他诗歌语言的标志性特征,诗题也不例外。 我们再来看他的另外两首著名诗歌的标题一“鹿的角枝”“雪。土伯特女人和她的男人及三个孩子之歌”。和“鹿角”“雪天里的藏族女人和她的家人”相比较,哪一种表达更好?为什么? 生3:很明显,“鹿的角枝”比“鹿角”好。好在表现出了鹿角那种像树枝一样散开的美,具有很强的画面感。 生4:“雪。土伯特女人和她的男人及三个孩子之歌”这个标题有点奇怪。雪后面加了个句号,很突兀。“土伯特”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师:土伯特女人其实就是昌耀的藏族妻子,“土伯特”出自清代文献对藏族的称谓。这首诗写的就是昌耀经历长期离别后见到妻子儿女的场景。标题与“雪天里的藏族女人和她的家人”相比,文字是烦琐些,但更有情味,更能表现那种家人久别重逢的欢乐。 三、揣摩诗歌的视角 师:接下来,我们来欣赏诗歌。课前我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为这首诗画一幅意境图,请看这两位同学的作品(PPT展示,略)。我请两位同学来个一句话点评。 生5:左边这幅图是全景式的表现,大气磅礴,长长的飘舞的围巾更是把诗意刻画得传神入骨。 生6:右边这幅图是特写式的,将诗人攀爬雪山的那种紧张感表现得很真实,那只小蜘蛛给了他坚持的动力。 师:读诗就是要有画面感,要抓住典型的景物。两位同学能够将诗歌的语言用图画的方式予以呈现,这就是一种读诗的能力和创造力。尤其让我佩服的是,两位同学的作品都显示了一种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如果说左图围巾飘飘已足够诗意,那右图穿短袖爬雪山,也是非常生猛啊。 闲言少叙。下面,请大家听我朗读诗歌的前十行,圈划出其中写到的景物。 (师朗读,生在自已的课本上勾画。) 师:这十行诗里,总共有几样景物? 生7:总共六样: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引力无穷的山海、滑坡的石砾、棕色的深渊、巨石的罅隙。 师:很好。现在让我们从“我”这个攀登者的角度去审视这些景物,看看它们在空间上是怎样安排的。大家可以就近讨论一下。 生8:我们发现,诗中景物以“我”为中心,大致可以从四个方向予以区分: (1)峨日朵之雪在“我”上面,它洁白美丽,令人向往,但又不可触及。 (

文档评论(0)

132****86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6010126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