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稻菽千重浪》教学实录--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喜看稻菽千重浪》教学实录--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喜看稻菽千重浪一一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教学设想】 《喜看稻菽千重浪一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以下简称《喜看稻菽千重浪》)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人物通讯,笔者共设计了三课时,力图通过本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明了人物通讯这一类文本的特点,掌握阅读这一类文本的相应策略,形成较强的通讯思维素养。 —、第一课时设想 自我梳理:快速阅读《喜看稻菽千重浪》所在单元的通讯和配套读本《夏日终曲》的通讯单元,梳理信息,理解主体内容。 思考:消息和通讯有什么区别? 二、 第二课时设想 本实录是第二课时的执教内容,“摘要”中已将本节课的设想作了概述。 三、 第三课时设想 运用在《喜看稻菽千重浪》中学到的阅读策略,阅读本单元另外两篇通讯文章并完成以下思考。 在另外两篇通讯中,作者通过哪些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观点? 如果让你为钟扬建造纪念雕塑,你会如何设计?请写一段话,说明设计的细节(雕塑的形态、材质、放置位置和方式……)和理由。 选做。 假如你是校报《华风》的记者,要为校报“人物”栏目提供一篇通讯稿。请从你自己熟悉和喜爱的名人中选择一位,拟定一则通讯提纲,交由编辑审阅。 要求:(1)写出明确的标题(如果分小节,也要拟定小节题目),简要陈述选择的事迹,作出相关评价。(2)能充分展示人物风貌,对学生形成正面的影响,引领风气。 【课堂实录】 一、明体知的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喜看稻菽千重浪》。首先,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昨天课堂上的内容。昨天我们阅读了《夏日终曲》上的两篇通讯和本课课文,通过共同讨论,明确了人物通讯和消息的区别。具体是一 生:消息短,通讯长;消息针对事件,通讯塑造人物。 师:嗯,这是篇幅和报道对象的不同。 生:内容上,消息比较简洁,人物通讯相对丰富。 生:阅读效果上,通讯比消息形象生动。 师:这种形象生动是因为通讯釆用了更丰富的表达方式,包括 生:描写、议论、抒情。消息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因此,人物通讯更具有主观性,消息更客观。 师:我们昨天的结论~人物通讯是新闻的一种,当然具有新闻性,但它较多地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相对于消息这样纯粹的新闻,又具有文学性。(板书:新闻性、文学性)可以说,人物通讯是一种比较特别的新闻。我们知道,面对不同的文学体裁,往往需要釆取不同的阅读策略,达成不同的阅读目标。那么,面对人物通讯,我们应该读出些什么呢?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前的单元导语。 (生齐读。) 师:我们可以看到,导语明确指出了学习本单元的能力目标。 (PPT展示) 分析通讯的扌艮道角度,理解事实与观点的关系,抓住典型事件,把握人物精神;了解新闻评论的观点,学习阐述观点的方法;辨析和把握新闻的报道立场,提升媒介素养。 师:大家可以看到,课本用两个分号,把提出的目标分成了三层,分别是理解客观事实,明确作者的态度观点,辨析报道立场。今天,希望我们能够通过学习《喜看稻菽千重浪》这篇课文,学到人物通讯的阅读策略,达成这三个层级的目标。 二、因事解人 师:我们先来看看对所有新闻而言都最重要的部一事件。昨天我们已经进行了这个任务,现在谁来展示一下?(PPT展示:概括各小节中关于袁窿平的具体事件。) 生:第一节,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袁隆平在长沙马坡岭田间工作。 师:等一下,先请坐。我们再齐读一下昨天任务的具体要求o(PPT展示:用“时间+事件经过”的形式,概括核心内容,表达要简洁,不要大量摘抄原文。) (生齐读。) 师:什么是核心内容? 生:不要小事? 师:不需要详细讲述事件的具体经过和相关枝蔓,只简单说明最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好,请继续。 生:第一节,1961年,发现天然杂交稻。 生:第二节,1964年7月5日,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 生:第三节,1992年,袁隆平致信《人民日报》。 生:我觉得致信《人民日报》不是核心事实,写信只是手段,说明杂交稻高产优质才是核心。 师:袁隆平为什么要选择在此时,用这个方式来作说明? 生:为了反驳。我觉得这条应该是:1992年,用高产优质的事实反驳对杂交稻的贬斥。 师:很好,抓住了重点。继续。 生:第四节,1998年,袁隆平预计,亚种间超级杂交稻将在近几年内应用于生产,并将在21世纪初大面积生产中发挥巨大的增产作用。 师:首先,这个概括是不是有点长?其次,这一节涉及的时间点很多啊,我们一起看看有哪些。 生:1986,1995,1996,1997,1998。 生:1986年后,不断取得突破。 师:新闻的时间要精确。 生:1986年到1998年,不断取得突破。 师:好。第一小节中还有一个时间和事件。 生:2001年袁隆平接受记者釆访。 师:为什么大家在概括时不把它算作核心事件呢? 生:其他事件都是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的,2001年不在这条线里。 生:其他事件都是围绕杂交稻

文档评论(0)

132****86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