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总论培训资料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薄荷 辛凉。归肺、肝经。 功效主治: 1.疏散风热:外感风热表证,配银花、连翘、菊花。方如银翘散、桑菊饮。 2.清头目、利咽喉:风热上攻之头痛、目赤、咽喉肿痛。 3.透疹止痒:麻疹透发不畅或风疹,配蝉衣、荆芥、防风等。 4.疏肝解郁:肝气郁结配柴胡、白芍等。方如逍遥散。 用量用法:1.5~6克。不宜久煎。 2.辛凉解表药 第三十一页,共五十页。 桑叶 苦、甘寒。归肺、肝经。 功效主治: 1.疏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表证,方如桑菊饮。 2.平肝明目:肝阳上亢之头晕头痛配白芍、石决明;风热或肝火之目赤肿痛配菊花、草决明;肝肾阴虚之视物昏花配黑芝麻即桑麻丸。 3.清肺润燥:肺燥津伤之咳嗽,配杏仁、沙参、贝母。方如桑杏汤。 用量用法:5~10克。 2.辛凉解表药 第三十二页,共五十页。 菊花 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功效主治: 1.疏散风热:外感风热,发热头痛配桑叶、薄荷。方如桑菊饮。 2.平肝明目: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配白芍、石决明;风热目赤肿痛配薄荷、蝉衣;肝肾阴虚之头目昏花配枸杞、地黄。方如杞菊地黄汤。 3.清热解毒:治疔疮肿痛配银花、蒲公英,常用野菊花。 用量用法:9~30克。野菊花可大量应用至30克。 2.辛凉解表药 第三十三页,共五十页。 概念:凡是能祛除肌肉、经络、筋骨间的风湿邪气,治疗痹证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痹证:“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痹有闭阻不通之义:肢体关节肌肉疼痛肿胀,酸楚麻木、重着,筋脉拘挛等。 功效:祛风、散寒、除湿、清热、通络、止痛等作用,部分药物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的功效。 注意事项:药性味辛散温燥,能伤阴耗血,故阴亏血虚者慎用。 祛风湿药 第三十四页,共五十页。 独活 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 功效主治: 1.祛风湿、止痹痛:治风寒湿痹疼痛,配桑寄生、桂枝。方如独活寄生汤。 2.散寒解表:风寒夹湿的感冒身痛,配羌活、防风。方如羌活胜湿汤。 3.治伏风头痛:配细辛治慢性头痛。 用量用法:3~10克。 祛风湿药 第三十五页,共五十页。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医教研室 董振华 中药学总论 第一页,共五十页。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中药和中药学的概念。 2.掌握药物的四气五味概念及其作用。 3.理解药物的升降浮沉和归经理论。 4.掌握药物的配伍禁忌(十八反)。 5.了解中药煎服法。 6.理解解表药、祛风湿药、清热药的概念 、作用、分类、适应证及禁忌。 7.掌握麻黄、桂枝、防风、柴胡、薄荷、桑叶、菊花、独活、秦艽、石膏、知母、银花、连翘、生地、丹皮、黄芩、黄连、黄柏、青蒿的主要功能和主治。 第二页,共五十页。 中药的概念: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其人工合成的药物。 ①药性以中医药学的独特术语表述②药效以中医药学术语表述,③药物配伍使用时,按君臣佐使关系组合。 一.概说 第三页,共五十页。 中药学的概念:是专门研究中药来源、炮制、性能、功效、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概说 第四页,共五十页。 本草的含义 古人谓“:“药有玉、石、草、木、虫、兽,而云本草者,为诸药中草类最多也”。 “本草”学也相应地称为“中药学”或“中草药学”。 一.概说 第五页,共五十页。 二.中药的性能 就是药物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 1.四气: 寒凉和温热是对立的两种药性;寒和凉之间、热和温之间,只是程度上的不同,但药性相同。 第六页,共五十页。 二.中药的性能 四气的作用 药性 作用 适应证 寒凉 清热、泻火 热证 大热烦渴、面红目赤、 凉血、解毒 阳证 舌红脉数 。如石膏、 知母等。 温热 温中、助阳 寒证 畏寒肢冷、面白便溏、 散寒、通脉 阴证 舌淡脉迟。如附子、 肉桂等。 临床表现与代表药物 第七页,共五十页。 二.中药的性能 就是药物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味道。 2.五味: 五味主要是由味觉器官辨别出来的,或是根据临床治疗中反映出来的效果而确定的。 第八页,共五十页。 味道 作用 适应证 辛味 发散、行气、活血 外感表证、气滞血瘀证 甘味 补养、缓急 虚证、拘急疼痛。 酸味 收敛、固涩 虚汗、遗精、久泻、带下 苦味 泻火、泻下、燥湿 热病、

文档评论(0)

虾虾教育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有问题请私信!谢谢啦 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与整理,收费仅为整理费用,如有侵权,请私信,立马删除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2026075000021
认证主体重庆皮皮猪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重庆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13MA61PRPQ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