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抗结核病用药.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抗结核病药物按照使用频率和效果分为2类,分别是第一线抗结核病药和第二线抗结核病药。第一线抗结核药: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链霉素。特点:疗效好,毒性低;主要应用:能有效治疗大部分结核病人。第二线抗结核药:药物:对氨水杨酸、 * 异烟肼 异烟肼(INH,isoniazid,又称雷米封 rimifon) 特点:高效、低毒、方便、价廉,仅对结核杆菌有效; 抗菌机制:?抑制结核杆菌DNA和细胞壁合成,并且抑制分枝菌酸 * * 抗结核病用药 2022年4月 一、结核病治疗的进展 二、抗结核病药物分类 三、抗结核病药的用药原则 1、用药原则 2、用药方案 3、正确服用方法 4、不良反应及防范措施 结核病治疗进展 20世纪30年代前:治疗结核病主要采取休息、多吸新鲜空气、增加营养提高抵抗力的卫生营养疗法。但由于当时缺乏有效的抗结核杆菌药物,其治疗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治愈率仅25%,死亡率位居所有疾病之首。 30~50年代:以上述营养疗法为基础,用物理方法压缩肺组织(肺空洞)促进病灶愈合,治愈率上升至40%左右。 50年代后:随着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等大量抗结核杆菌药物的出现,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疗效。治愈率曾达90%,甚至100%。 但近年来,由于多药耐药性结核杆菌的发展以及治疗不规范等多种原因,使结核病疫情回升,范围变广,重新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传染病。 二、抗结核病药物分类 抗结核病药物按照使用频率和效果分为2类,分别是第一线抗结核病药和第二线抗结核病药。第一线抗结核药: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链霉素。特点:疗效好,毒性低;主要应用:能有效治疗大部分结核病人。第二线抗结核药:药物:对氨水杨酸、乙硫异烟胺、卷曲霉素、利福定等。特点:或疗效较差、或毒性较大;应用:用于对一线抗结核药产生抗药性或不能耐受的患者。 异烟肼(INH,isoniazid,又称雷米封 rimifon) 特点:高效、低毒、方便、价廉,仅对结核杆菌有效; 抗菌机制:?抑制结核杆菌DNA和细胞壁合成,并且抑制分枝菌酸的合成(分枝菌酸是结核杆菌细胞壁所特有的重要成分,其减少会使细菌丧失耐酸性、疏水性和增殖力而死亡); 体内过程 - 口服、注射均易吸收; - 组织穿透力强,分布广(对细胞内外结核杆菌均有效,可渗入干酪化组织及空洞中,在脑脊液、腹水、胸水中均有较高浓度); 常用剂量: 成人每日300mg(或每日4~8mg/kg),一次口服;小儿每日5-10mg/kg(每日不超过300mg)。 临床应用 各种类型结核,除早期轻症肺结核或预防应用外,均宜与其它第一线药合用。单用时结核杆菌易产生耐药性(单用3个月后痰菌耐药率可达70%),如与其他抗结核药联用,则能延缓耐药性的发生,此药能杀死细胞内外生长代谢旺盛和几乎静止的结核菌,是一个全效杀菌剂。 不良反应 - 本药常规剂量很少发生不良反应,加大剂量时偶见周围神经炎(与Vit B6缺乏有关)、中枢神经系统中毒(兴奋或抑制) - 肝损害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老人及慢代谢型者、嗜酒者多见。 - 其他:变态反应、胃肠反应。 利福平?(rifampicin,RFP) 抗菌机制:特异性地抑制细菌依赖于DNA的RNA多聚酶,阻碍RNA合成 抗菌谱:对结核杆菌、麻风杆菌可发挥杀菌作用。抗结核作用与异烟肼相近,而较链霉素强。广谱(对G+、 G- 、某些病毒和沙眼衣原体也有抑制作用),是继异烟肼之后最为有效的抗结核药,也是初治肺结核治疗方案中不可缺少的组成药物。 体内过程:口服吸收快而完全。分布广,脑脊液可达有效浓度。 穿透力强,能进入细胞,结核空洞在肝代谢,可诱导肝药酶 一般用量:10~15mg/kg·日,清晨空腹一次口服,疗程6~12个月。与异烟肼合用时,剂量宜偏小,不超过10mg/kg·日。 临床应用 主要与其他结核病药合用,治疗各种结核病利福平对细胞内、外代谢旺盛及偶尔繁殖的结核菌(A、B、C菌群)均有作用,常与异烟肼联合应用。 不良反应 胃肠道刺激症状;少数病人可见肝脏损害而出现黄疸、转氨酶升高。有肝病或与异烟册合用时较易发生;个别人出现乏力、头痛、头晕、嗜睡、共济失调、视力模糊. 乙胺丁醇(ethambutol, EMB) 特点:毒性小,耐药性产生慢,安全性最好 抗菌作用: 对繁殖期的结核杆菌作用较强、抑菌。 应用: 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联用时,可延缓细菌对其他药物产生耐药性。对链霉素、 INH耐药的结核杆菌仍有效。细胞内/外均有抗菌作用。 常用剂量:25mg/kg,每日1次口服,8周后改为15mg/kg,疗程6个月~1年。 不良反应: 最严重的毒性反应-球后视神经炎,一旦停药多能恢复。

文档评论(0)

医药学博客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传播医药学知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