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五板块写作指导 任务组四 文体规范 任务一应用文文体规范 三 读(观)后感.pptVIP

202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五板块写作指导 任务组四 文体规范 任务一应用文文体规范 三 读(观)后感.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慧练·提升 三 读(观)后感 复习任务群九 写作 【立体解读】   读(观)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看了一部影视作品之后,用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它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文体之一。要写好读后感,既要注意写作规范,又要力避常见写作误区。   一、格式   一篇完整的读(观)后感,大体来说包含四个部分:引、议、联、结。具体如下:   1.简洁“引”   文章开头,先简洁交代所欣赏的作品。通常情况下,读(观)后感的第一部分,围绕着“感”的要点,适当、有条理引述相关材料。如果是影视作品,简洁概括出某一个情节或画面,交代清楚生发出来的“感”从何而来,作品中的哪一点特别引起了思考。   【特别提醒】引述的原文材料是为后文的“感”服务的,所以不可大段大段摘抄。对于影视作品来说,说明画面或情节的篇幅不能过长,三言两语即可。仔细斟酌之后,不相关的内容可“忍痛割爱”。   2.深入“议”   对所引材料进行分析、解读。挖掘出材料的深层含意,然后自然地过渡,提出你的中心论点,即你有所“感”的核心要点。 【微点拨】   请记住,自己的感悟是建立在分析作品的基础上的,你的“感”的核心要点是从对材料的分析解读中生发出来的。分析作品和发表议论要紧密结合。   3.拓展“联”   围绕着中心观点,进行更加深入地讨论。这一步要注意联系实际。可以联系作者的创作理念和当时的创作背景,可以联系到现今社会现象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联系你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发表见解……无论哪一种,都尽量深度挖掘,深入思考。还要注意论证时的行文逻辑和思路,逻辑思路这一点,与议论文的写法类似,这里就不再赘述。   4.明确“结”   结尾部分将上文观点明确做总结,进一步发表自己的感慨、思考,收束全文。   二、写作技巧   1.注意拟好标题   标题可以是“×××读后感”“×××观后感”“读×××”,也可以采用正副标题的形式,如“人间有味是清欢——读×××散文集”。前者简洁明了,后者主旨明确,也更有“文艺范儿”。   2.注意三项原则   原则①:写读(观)后感时需要记住的是,“感”的生发,都是建立在原作的基础上,不能脱离原作,否则,就会淡化读(观)后感的文体特征,变成一般的议论文。   原则②:最合适的方式是以小见大。抓住你感悟最深的一个“感”的中心点,围绕它来进行讨论,切忌追求面面俱到、大而空泛。   原则③:在平时的阅读积累过程中,如果引起你感悟的要点很多,为了使文章更有条理、思路更加清晰,不妨先用“引议联结”的方式完整深入写完一个要点,然后再用同样的方式去写另一个要点。这样做可以更好地整理自己的思绪,避免因“无从下手”或若“脱缰野马”而导致思路混乱。   3.力避“3大误区”   误区1:简单摘抄——摘抄大量句段,只抄不“感”   误区2:脱离欣赏对象,放飞自我,自嗨式的“感”   误区3:仅停留于对作品的复述,忽略了更深层面的探讨   读(观)后感既要体现“读”和“观”的过程,又要注重“感”。 【满分佳作】 祸患常积于忽微 ——读《五代史伶官传序》   空闲之日,我细读了欧阳修所作的《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心中深有感触。其中,作者提出的“祸患常积于忽微”这一精辟的论断,常令人深思不已。   一些小小的疏忽竟能导致祸患的降临,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然而,其中隐藏着的却是千百年来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一条无可辩驳的客观规律。   记得韩非子有句话,叫作“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它更形象地揭示了一种道理,不是吗?一只蚁穴,无足轻重,但若不及时堵塞,能使千里长堤毁于一旦。学过哲学的人都懂得,之所以导致这种结果的产生,是因为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一定程度的量的积累,就会促使事物性质发生变化。由此可见,一些不引人注意的“忽微”往往是“祸患”产生的根源,而在当中起作用的却是一个字——“积”。   对于“积”字,许多人都非常注重,但大都从正面考虑,如“学习要积累”等。而反面的呢?则未必了。其实,“积”字所起的反作用也并不少见,而往往被人忽视。   现就以个人的品行来说,如果一个人在平时常不拘小节或是“反其道而行之”,最终是要受到惩罚的。有些人从堂堂的大学生,颓废沉沦为人民的罪犯!如此沉痛的事实不能不引人深省,这难道不是他们平时不注意自己在道德、情操方面的修养所造成的吗?假使他们注意了这一点,也不至于陷入泥塘,不能自拔。这种“祸患”的根源,不也是“积”字所起的作用吗?   诚然,人们一时有小小的疏忽,并无可厚非,重要的,对于自己的过失,不能不重视,更不能开脱和原谅,那种仅此一回、下不为例的想法,其实是自欺欺人,一般都并非仅此一回,也并非下不为例。对自己要求不严,常常是忽微常“积”的根本原因。   话到这里,我们不妨说,“忽微”并不可怕,可畏的只是忽微常“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9****27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