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类的本质主义与生物进化论是否相容.docVIP

自然类的本质主义与生物进化论是否相容.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自然类的本质主义与生物进化论是否相容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自然类的本质主义与生物进化论是否相容 1 一、自然类本质主义与HPC理论 3 二、自然类的稳定属性簇解释 4 三、稳定属性簇理论的困难 7 四、一种进化的自然类本质主义 11 文2:生物教学与生物科学论文 15 一、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15 二、注重实验教学 16 三、结束语 16 参考文摘引言: 17 原创性声明(模板) 17 文章致谢(模板) 18 正文 自然类的本质主义与生物进化论是否相容 文1:自然类的本质主义与生物进化论是否相容 Abstract: Natural Kind Essentialism and HPC theory assume that some “grounds”, which are essence and causal homeostatic mechanism, play crucial roles in the epistemic practice of natural kinds. But both essence and causal homeostatic mechanism have their own problems. Stable Property Cluste theory (SPC) which arises recently claims that we should abandon the role of ground (. essence or mechanism etc) in defining natural kinds and explaining the epistemic value of natural kinds, while only focusing on the stability of property cluster. On the basis of that, it attempts to provide a more unified causal account of natural kinds. However, stable property cluster theory of natural kinds can't really avoid the “ground”, and it also faces other difficultie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with the dispositional reading of traditional essence, natural kind essentialism could be at least in some see compatible with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which can circumvent various non-essentialist alternative theories of natural kinds。 Keyword: Natural kinds; Essence; Property cluster; Stability; Evolution; 自克里普克和普特南在1970年代提出自然类的本质主义解释以来, 关于什么是自然类的形而上学问题一直吸引着哲学家们的关注。由于自然类本质主义应用于生物分类实践的严重困挫, 各种非本质主义的解释理论相继产生。面对不同理论关于自然类观念的争论, 哈金 (Ian Hacking) 曾主张自然类的取消主义, 认为根本不存在自然类。[1]尽管如此, 最近几年关于自然类的替代解释仍不断涌现, 其中斯拉特尔 () 在修正HPC理论基础上提出的稳定属性簇理论 (Stable Property Cluster, 简称SPC) 影响最大。[2]SPC理论试图更好地容纳传统的本质类、HPC类、历史类等各种类型的自然类, 以成为自然类的一种具有更大统一性的基本解释理论。然而, SPC理论能够提供自然类的一种更好的替代解释吗?自然类的传统本质主义真的与生物进化论无法相容吗? 一、自然类本质主义与HPC理论 尽管自然类本质主义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 其主要形式还是由克里普克和普特南提出的自然类语词的意义理论所奠基。按照克里普克-普特南的理论框架, 自然类本质主义的基本形式可以表达为:“至少存在一些真实的、独立于心灵的自然类是被它们的本质属性所定义”。[3]自然类的本质是一种内在属性, 它出现在类的所有成员当中, 并在解释类的成员的典型属性过程中发挥关键作

文档评论(0)

行业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朱**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