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创作》课件4-1new.pptVIP

《纪录片创作》课件4-1new.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纪录片创作 第四章 创作观念及构思(上) 本章主要内容: 价值取向、审美及人文精神探析,选题、构思、立意等。 一、创作观念论 (一)价值取向 1、对意识形态和宣传性的认识 很久已来,我们的纪录片被视为宣传品而非艺术品。 但是,纪录片作为大众的精神消费对象,应具有多种功能——宣传教育、传播信息、介绍文化成果、实行社会监督等等。 从广义上说,纪录片的传播内容,在肯定社会主体价值体系的同时,就在实行意识形态宣传的任务。如对英雄人物、政策法规的宣传,典型经验的报道等,即使如《沙与海》这类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人的生存方式的片子,也要以我们民族的和社会的道德观念与行为准则为基准,要接受社会意识形态的约束。 从狭义上讲,纪录片的意识形态性体现在引导舆论,实现社会心理的沟通上,而不只是居高临下向人们灌输既成的观点和思想。 在纪录片中,与观众建立平等关系和交流感是一种引导观众认同的普遍方法。 2、商业化 在今天的市场经济社会里,人们更多地强调个人发展、个人享受和个人娱乐,人们的兴趣正在远离政治和公共事务。 人们更倾向于认为,新闻是消费者感兴趣的东西;新闻是满足受众的兴趣和广告商利益的内容。一个发行量大的报纸、访问量大的网站、收视率高的电视节目就被认为为公众利益服务得很好。 原因: (1)社会的转型 (2)媒体自身的需要 后果: (1)电视的商业化活动大大缓解了资金缺少的矛盾 (2)有偿报道毒害了社会良心 (3)真实电视的负面作用显现 真人秀节目 三联生活周刊 [点评电视] 窥视欲,成名欲,游戏,竞争,金钱的诱惑,不确定性带来的刺激,这一切,都让“真实娱乐"大受欢迎。有人想扒邻居的门缝,有人则享受暴露的乐趣,一切都还非常合法化,游戏规则大家受益,难怪电视制作商们乐此不疲....... (二)创作趋向 1、与观众的交流 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 (1)承认观众的存在 (2)承认观众作为独立人格的存在 前者使节目有直接的对象感,后者承认了观众具有对节目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权力。 《望长城》 《经济半小时》 《东方时空》 记者作为报道的主角与被报道者处于一种相互交流的状态,这是一个进步。 2、关于主题 主题鲜明突出,是传统纪录片创作的要旨,一般只有一个主题,且都是从实际生活中升华出来的概念化结论。但是,我们须知,单义性主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却起了把生活简单化和限制观众思维的作用。 对于人文类纪录片来说,特别是纪实性的节目,主题不应仅仅是某种理性概念的抽象概括,试图把它变成用一句话或一个概念就能表述出来的东西,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3、关于选材 (1)指向性选材:根据主题要求去选择材料,有利于使材料明确地表达作者的意图。缺点:目的性极强,常可能损害到表现对象的丰富性和可信性。 (2)全方位选材:通过众多材料去体现主题,使材料的选择与组织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随意性。 全方位选材有两种主要的形态: A.用多角度、多层次的材料去表现生活对象。 B.通过表现生活的原始形态的方法,使材料尽量保持多义性。 4、关于结构方式 (1)单线条封闭式的叙述结构,力求叙述的完整性和结构的严谨性。封闭式的观念强调事物本身发展的阶段性和作者认识事物的逻辑性,强调情节的集中和结果的圆满。 (2)开放式的结构形态,往往建筑在对事物多方面观察的基础上。开放式的观念常常注意表达事物的多层含义,大概更能符合纪实特点和观众的求真心理。 5、关于观众的接受 接受美学又称接受理论,它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在联邦德国出现的一种文艺美学思潮,代表人物为姚斯、伊塞尔,主要研究读者在阅读和接受文艺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诸种因素和规律,力争把文艺美学研究的注意中心由作者、作品转移到读者及其接受方面来。 接受美学的主要观点包括: ①读者的接受状况是第一性的、决定性的因素。 ②作家创作的文本不是真正的作品,而是未完成作品,必须由阅读者来拯救。 ③读者的期待视野是判断文本的标准。 ④文学史是一部读者的接受史。 接受美学不仅给文艺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而且在美学上提供了一种新视角,有其重要性,但也有局限性和主观性的一面: ①片面强调读者接受,有否定文本本身客观价值的倾向 ②强调读者接受状况决定作品,忽视读者本身的可塑性。 作品是创造主体的创造活动的终点,又是欣赏主体鉴赏活动的起点。正是作品沟通了两个主体世界,因而,从本质上说,创作活动就是一种寻求对话(心灵对话)的活动。 作为审美创作主体的艺术家的审美心理结构,已经不再是一只“黑箱”。 * *

文档评论(0)

158****436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学海无涯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