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幻灯片.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聂维 谢林莉 雷育斌 颜梅花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结合实例说明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 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变化 四、农村建设的国内外经验教训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社会大致经 历了四次大的改革历程:50年代初土地 改革运动,采取积极措施,帮助农民获 得土地。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通过 农业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和人民公 社运动,实施土地公有制。上世纪80年 代初,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以农村土 地制度改革为中心的经济制度及利益格 局的重构,提出了“小康社会”概念。 第四次就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所提的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它是在统筹城乡发 展的大背景下,在工业反哺农 业、城市支 持农村的新阶段,农村经 济、政治、文化 建设的总称。它承接了改革开放以来实现 温饱的努力和发 展成果,是建立在初步工 业化和总体小康基础之上全面的小康新农 村建设,是对我国长期实行“一国两策城乡 分治”体制和政策的矫正 。 二.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是最终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以促进农村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高教育和文化水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持。 三.新农村建设“新”在哪里? 1.新背景 中国社会处在转型时期。农民问题是一个坎。 “两极分化”严重,社会不“和谐”,农村发展滞后,制约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 党的治国理念发生转变。 平衡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支持农业方面的责任 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财政收入增加,支农能力增强才可以增加。 2.新目标: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 生态良好 3.新手段 基本原则还是“多予、少取、放活”。 (1)多予:三个方面给农村支持:政府、市场、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 政府方面要解决分税制问题,调动地方投入农村的积极性。 市场方面要促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机制。 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方面要促成民间的资金和劳务的转移支付 (2)少取:不用税收的形式取。减轻土地方面的“取”。到1988年,台湾政府决定停征田赋,这标志着用税收手段吸取农业剩余时代的终结,农民自古以来就存在的一个直接负担被取消了。 (3)放活:不仅是对农民放活,还包括对农民组织的放活。 2006年,滨海县振东乡新东村被江苏省列为首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 (一)农村经济持续增长。 该村结合村情,切实拟订农民增收思路,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实施“千百万”工程,自去年来,共投入25万元,新建连片蔬菜大棚200亩,新建蔬菜大棚100个,同时大力发展鱼蟹高效养殖,发展个体运输、机械工程、饮食劳务等特色产业,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二)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新农村建设以来,在省、市、县各级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共投入480万元,在新东中心村组织实施了村内道路建设、环境整治、下水管道延伸、农田水利建设、河道疏浚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村内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新建硬质路面2公里,“四横四竖”道路格局基本形成,修缮延伸下水管道400米;自来水、电话、有线电视入户工程稳步推进,达到入户率100%;农电网改造、环卫设施建设等公共服务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稳妥实施,投入25万元,正在进行农网改造;生活垃圾有专人负责处理,实行分类收运,村内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营造了蓝天、碧水、村庄美的新农村人居环境。 住房条件 (三)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加大了文化、教育、体育设施的投入力度,目前,村内有体育运动设施和场地,新东村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实施了农民培训、科技入户等科教工程,村内群众积极学用新型科技热情高涨。同时,县乡组织的送科技、送文艺下乡活动,丰富了该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农家书屋 四.促进义务教育的发展,同时鼓励高等教育,开展全村扫盲运动。 (1) 该村的义务教育入学率已经达到了100%,完成的情况也非常乐观,村里积极排查各种愿意无法接受义务教育的情况,千方百计的解决问题。 (2)同时该村设立了奖学金,每年从村级活动经费中抽取一部分建立,用于奖励考上大学的该村学生,鼓励大家向更高教育努力。 (3)全村大范围的开展扫盲运动,为不识字的,未上学的村民举办补习学校,促进文化水平的提高。 建设示范村—湖北省畈中村 之前的畈中村 新农村建设后的畈中村 2009年全村工农

文档评论(0)

7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春市海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1781MA52HUKW1K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