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单元学习导航 学案(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单元学习导航 学案(word版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单元学习导航 [单元学习目标] 人文目标——百家争鸣 素养目标 (1)了解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背景,理解先秦诸子原典的人文内涵,思考其思想学说对立德树人、修身养性的现实意义。 (2)加深对传统文化之根的理解,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3)汲取营养,涵泳心灵,培养君子人格。 (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借助工具书,准确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掌握重点词法、句法现象。 (2)感受儒家或雍容或峻急、道家或简约或恣肆、墨家朴拙繁复的论说风格,理解各家论说方法,体会其妙处。 (3)学会准确审题,发散思考,提炼观点,确定作文立意,撰写文章。 [单元学习资源] 本单元选择了先秦诸子的一些经典论说,包括儒家的《论语》十二章、《大学》一章、《孟子》一章,道家的《老子》四章、《庄子》一章,以及墨家的《墨子·兼爱》篇,选文都围绕诸子对立身处世之道的论述展开。在春秋战国时代,诸子各自从立身出发,阐释这个时代,构建自己的学说,也使后来中国人的灵魂得到安放。 儒家“得道(即礼乐、仁义)以民”,脱胎自礼乐传统,以“仁、恕、诚、孝”为核心价值,着重君子的品德修养,提倡教化和仁政,富于入世理想与人文主义精神。《〈论语〉十二章》依次论述了“礼”“信”“仁”“义”等立身处世的规范性原则,深入浅出,要言不烦,精辟隽永。《大学之道》强调“修身为本”,提纲挈领地论说了“三纲”“八目”的体系,逻辑谨严地展示了儒家的人生进修阶梯。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使用比喻、对比,由“不忍人之心”提出“四端”,并论述了“四端”对为人处世、治理天下的重要性。我们从三篇选文中能清晰地看出儒家由修身而处世治国的理论逻辑。 针对儒家“爱有差等”的说法,《兼爱》一文提出“兼相爱”,主张“爱”没有等级差别,用“兼爱、非攻”来解决社会矛盾。本篇是《墨子》一书的核心篇章,墨子认为“治天下”“必知乱之所自起”,乱因是“不相爱”,墨子以严谨的逻辑、层层递进的结构论证了“兼相爱”是治理乱世的良方。不同于儒、墨两家的积极入世,道家则追求避世“无为”,《〈老子〉四章》以极强的思辨性,阐发了“对待之理”(柳诒徴语),这告诉人们,在“有”和“无”、“知人”和“自知”、“胜人”和“自胜”的关系上,要重视那些通常被我们忽视的一面;而庄子的《五石之瓠》,超越世俗经验的束缚,发现了大葫芦的“无用”之“用”、“所用之异”,借助寓言曲折地表达了深刻的道理,思维与众不同,很有趣味。 (另外,在课文中加入了一些赏析、拓展性线上资源,请见文中二维码。) [单元学习路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白雪clever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