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pptx

【课件】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pptx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教材整体知识架构一、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 (第1、2课)二、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第3、4、5课)三、人口迁徙、文化交流与认同 第6、7、8课)四、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第9、10课)五、战争与文化交流 (第11、12、13课)六、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第14、15课)七、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 (活动课)教材知识体系多样性地域文化发展交互性交流与传播的途径传承性传承、保护、共享【课程标准】1.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2.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中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以农为本是其重要特点之一。早在西周时期,统治者为了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每年到郊外祭祀土地神和谷物神,即祭祀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物神。后来,社稷逐渐成为国家的代称。据《周礼》记载,社稷坛设于王宫右侧,王宫左侧是宗庙。这幅图是明朝建立的社稷坛,位于北京中山公园内。——教材第2页社稷坛 思考1:根据材料及所学分析“社稷坛”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以农为本、崇拜祖先、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相对封闭孤立的地理区位,造成了外来同级别文化的冲击较少……同时中国长期相对于西方具有明显的人口优势,文化存在的群体较大,具有更强的抗冲击能力。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文明具有强大的兼容力,在和外界民族文化的交往中,可以汲取其优秀部分为己所用…… ——余春华《浅论中华文化传承的特征》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是什么? 政治上: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经济上:封建自然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地理上:位置相对隔绝,人口优势 文化上:包容性,兼收并蓄壹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阶段时期概 况起源原始社会奠基先秦发展秦汉魏晋-唐宋元传承与转折明中后期明清之际清康雍乾冲击1840年后1915年走向复兴十月革命后多元一体儒家文化核心形成。百家争鸣成为后世思想文化的源头一统帝国与文化统一。秦始皇统一文字,以法家学说治国。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和文化主流。儒、佛、道教交汇融通,文化灿烂。理学形成,丰富了理论思维,宣扬礼教。科技文化繁荣。心学,人的主体意识觉醒。抨击专制,倡导个性自由,经世致用。君主专制、文字狱,禁锢文化。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成为潮流。新文化运动前期,抨击封建思想,追求科学、民主。追求马克思主义渐成主流。1、原始社会时期(1)多元: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都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2)一体核心: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中国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和文化遗存分布示意图四羊方尊2.中华文明发展历程(1)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先秦时期①夏商西周(青铜时代:藏礼于器) 成熟的青铜文明 大约从夏朝开始,中国进入青铜时代。在青铜时代,国家建立,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汉字发展成熟。商朝的青铜铸造工艺水平相当高。西周时期,青铜礼器反映出中国古代社会礼制的发展与完善。到战国时期,随着铁器推广,青铜制造业逐渐衰落。 ②春秋战国——社会出现大变革春秋战国: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春秋末期:面对礼崩乐坏的局面,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战国时期:一大批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百家争鸣”局面出现。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先秦成为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 ②春秋战国——社会出现大变革政治: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新的统治阶级还未形成绝对的权威,学术氛围宽松;诸侯兼并战争不断,重视网罗人才;经济:铁犁牛耕,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逐渐形成阶级关系:“士”阶层活跃,受到重用文化:文化下移,私学兴起,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p3,史料阅读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礼记 · 乐记》 孔子(前551—前479年)音乐,表现出的是天地间的和谐。礼节,表现出的是天地间的秩序。因为和谐,所以万物能够生长;因为秩序,所以万物能够区别开来。 强调等级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忠恕(忠:对他人尽心竭力恕:对他人宽宏大量。)统治者百姓仁1、核心孔子的思想正名礼为政以德2、政治思想:敬而远之3、鬼神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4、教育思想:【自主学习】:联系《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知识,填写下列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表格学派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儒家孟子荀子道家庄子法家韩非子墨家墨子①政治思想(仁政);②人性论(人性本善);③义利观(重义轻利)①天人观(“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②人性论(人性本恶);③政治思想(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zqxwx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于2008年9月评审通过中学一级教师,2003年6月自考取得福建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文凭,并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多年来在高三毕业班任教,2017年8月,被授予2015-2017年度福建省优秀教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